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元辅> 第202章 不可告人之忧

第202章 不可告人之忧(2 / 5)

,因此明朝还得既出人又出物,需要从明朝运输粮饷。

但当时明朝正在走下坡路,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所以只好增加盐引、关税来筹集军饷。对此,有学者计算,关于明朝在朝鲜战场上的支出、武器装备费用与交通运输费用等,大约有两千万两以上。巨额的粮饷导致明朝三大国库太仓库、太仆寺库和京通仓储的空虚。

对于这样庞大的军费支出,明廷内部痛心疾首:“太仓入不当出,计二年后,六军万姓将待新漕举炊,倘输纳愆期,不复有京师矣”。

事实上,他的担忧并无道理,因为军费庞大,为了弥补国库空虚,朝廷只好增加税收,“其后接踵三大征,颇有加派”,致使人民负担沉重,百姓怨声载道,而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其二,援朝战争导致明廷内部矛盾加剧,党争激烈。先是以李如松为首的武将与以宋应昌为首的文臣,在战争中因政见不同而产生矛盾,在战后又因论功行赏产生摩擦,双方各自为自己的阵营谋划利益。

在此次支援朝鲜的明军中,分为北兵和南兵,北兵善骑射,但他们攻城却很受限,而南兵多炮手,攻城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论功行赏时,却使北兵居上,从而引起了南兵的不满。史载“南北军不和,军中流言传布”。

此外,东征将领频繁更替,经略由宋应昌替换为邢玠,提督由李如松换为麻贵,兵部尚书由石星变更为李祯……如此一来,朝廷矛盾重重,加剧了政局的不稳定性。

万历二十一年,当战争进入和谈期时,明朝内部却围绕是战是和争论不休。不久后战事再起,沈惟敬、石星等人受到弹劾;

二十五年,赞画主事丁应泰弹劾杨镐“贪滑丧师,酿乱权奸,结党欺君”等一系列罪名,随后,麻贵又弹劾杨镐与其副将李如梅私通倭寇,“媚倭将清正,与之讲和”。自后,杨镐被罢官。

这一系列的弹劾,反映了明朝内部林林总总的矛盾:党派之争、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斗争、文臣和武将的斗争、南兵与北兵的斗争等等,更加加剧了朝局的不稳定性,也进一步削弱了明朝的实力,为后来努尔哈赤的壮大提供了可乘之机。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援朝战争导致明朝辽东地区军事力量的削弱,这是导致努尔哈赤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辽东地区因为地理上最接近朝鲜,成为了最先派出兵力开往朝鲜救援的军队。但是,自开战以来至万历二十八年,辽东地区的九万五千士兵,能参战的仅有四万左右——这就是所谓李成梁嫡系(原历史中曹簠没被人救出来,曹家军实际消散)。

此外,除了辽东地区外,明朝还从全国各地陆续调兵前往朝鲜,先后投入约10万左右的兵力。但朝鲜战场犹如一个烂泥潭,致使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