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我的岳父是崇祯> 第26章 朝堂

第26章 朝堂(2 / 3)

然不会蠢到独吞,先划拨一半送去紫禁城,用来充实內驽。

內驽就是崇祯帝的小金库。

再分十万两给骆大人,改善一下锦衣卫弟兄们的小日子,剩下的他要带走,带去潼关充作军费。

当天夜里,分脏……不是,分配完毕,骆养性嘴都笑歪了。

又是一天,清晨时分。

天阴沉沉的,又下起了雨。

崇祯十六年的夏天,雨水充沛,旱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可惜对大明帝国来说已经有些迟了。

紫禁城,朝会。

对于京中发生的这件大事,诺大个京城都惊动了,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青楼茶馆里都传的沸沸扬扬。

一个个朝臣顶风冒雨,缓缓走过金水河。

周国辅穿一身三品官服,与几个辅官走在行列中,朝臣都远远躲着他,耳边不时传来嘈杂的议论声。

从他独子当了锦衣卫指挥同知,这样的非议每天都有,读书人,读书人的体面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来如此,周世显这种行为叫自甘堕落,他还是个举人呢。

金銮殿,早朝。

天阴沉沉的,光线很差,文武分列两班,殿中各位大人交头接耳,像是一群马蜂,嗡嗡的响个不停。

“皇上驾到,肃静!”

太监唱了一声喏,崇祯帝坐上宝座。

这大明朝的规矩,倒不至于每天磕头山呼万岁,大明中后期的朝堂之上,有点像是……欧洲议会,风气很开放,甚至可以说是狂放。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一切都是照本宣科。

王承恩话音刚落,便有一位御史走出班列,躬身道:“臣有本奏!”

“臣也要奏!”

一时间,金銮殿上群情激愤。

周国辅微微色变,这几个御史多数和东林,复社有染,他们要奏谁呢,自然是他周大人的爱子。

若说是这伙人和周世显有仇,或是和晋帮勾结,那也未必。

这就是大明中晚期官场的生态,这伙人自称言官清流,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有事没事奏两本,说穿了无非是搏眼球,求关注……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蹭热度,搏出位。

这世代又没有传媒,报纸,想成名只能靠读书人口口相传,也就是小道消息,并且还得干点出格的事。

比如骂首辅,骂阉党,甚至骂皇帝都是家常便饭。

这一切都是因为开国之君朱元璋,定下的一条国策。

朱元璋说:“朕与读书人共治天下,不因言获罪。”

于是乎,渐渐的演变成了这种畸形的官场生态。骂皇帝,蹭热点,蹭廷杖……说穿了就是找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