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大明文魁> 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吗?

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吗?(2 / 6)

点头。钟羽正琢磨不透,林延潮此举是称谢还是不谢。

稍后大朝仪开始。

大朝仪是御殿议,而不是原先在皇极门外御门仪。

康熙皇帝很喜欢御门听政,不过清朝时御门听政的地方是在乾清门,而明朝则是在皇极门。

众官员列队后进入皇极门。

翰林班次讲读在尚宝司少卿之上,史官在尚宝司少卿下,在尚宝司丞之上

原先林延潮的班次很后的,不提也罢,但现在倒是可以仔细说说。

公侯武将自成一班不提,文官班里从正一品至从九品十八级,一共是十八班。

最前面是三公三师,申时行加封太师后,已是文臣之首,当然站在第一列。

然后按品级一品一品排下来,品秩为先,次照衙门,比如吏部尚书肯定站在户部尚书上首,六部尚书又在都察院左都御史上首。

如果是同品同衙门呢?比如侍郎,那左侍郎一定在右侍郎之前。

翰林院中,侍读学士又先于侍讲学士。

当然这是隆庆年以前的规矩,后来又不按照这规矩办。

原因就是因为有两个品级的官员不好排,一个是御史,还有一个翰林。御史是品级低但手中权力大,翰林是现在品级低,但将来权力大。

‘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是专给翰林而设的。

后来规矩进一步破坏,成为侍从官(翰林,鸿胪寺,尚宝司,六科),风宪官(御史)不序班次。

林延潮为讲读时,位在尚宝司少卿(从五品)上。

现在为侍讲学士后,位在国子监祭酒(从四品)之下,通政司通政(正四品)之上。

而张位身为掌院学士与掌詹事府的徐贤卿,朝班班序则在佥都御史(正四品)之上。

由此可见侍从官越班,将原先的班序打乱成什么样子。官场上的品级,早已代表不了真正的权力大小,还不如朝班的位序更靠谱一些。

现在林延潮上首站的是国子监祭酒赵志皋,下首则是陈于陛,于慎行,以及通政司左通政魏时亮,新任通政司右通政魏允贞。

除了御史台外,所有大九卿的四品官员通通站在林延潮下首,比如太仆寺少卿,刚才黑了林延潮一把的李植,也得站在他的下首。

因此从朝班班序来论证,侍讲学士在官场里的地位,是在正四品之上,从三品之下。

这还是在京官中,若放到外官里,更不用提了。

大朝参后,天子于皇极殿接受百官拜贺新春,然后百官向天子献贽礼,但这流程就省略化了,天子不会一个个官员礼品看去。

唯独殿上赐宴的官员,要亲自在建极殿上给天子献礼。

这有资格上殿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