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大明文魁> 第两百七十五章 抵京

第两百七十五章 抵京(2 / 3)

地站在船楼上,船上的纲司,拦头,扶柁各司其责。

随着前方领航的引水船后,上百艘漕船上前行。望去但见帆樯如林,舳橹十余里。前后相继。

桃花汛虽过,涌浪起伏的河水下不知有多少暗流。

每艘漕船上都挂着数盏大风灯。运兵也是点起了灯笼,火把,往船舷下方探去。

大风夹着大雨吹打而来,风灯被吹得乱晃,火把上的火光也是被扯得忽明忽暗的。

片刻疾风过去,十几里的黄淮水都已被照亮,连天上的星月也是黯然失色。

前方的船犁出一道道浊浪,在骤雨中,前船上运兵舞着火把,向后喊道:“过淮喽!”

“过淮喽!”

前方漕船上运兵的呼声,透过了猛烈的风雨,一道道的传入耳中。

林延潮身旁的楚大江扯着嗓子,振臂喊道:“把稳舵!过淮喽!”

满船的运兵,此刻也是在与疾风暴雨斗争着,却仍不忘喊道:“过淮喽!”

林延潮也不由被这一番与大自然抗争的豪情感染着,轻轻道了一句。

“嗯,过淮了。”

过了淮安后,漕船继续沿运河北行。

不得不说这五百料大船,对于林延潮这船客而言舒服多了。船大不容易颠簸,在上面睡觉看书十分方便,不用如小船那般,一手托书,一手扶着油灯。

至于起居地方也是十分舒适,这本是楚大江自己的船舱让给林延潮三人,自己与纲司挤在一舱里。林延潮算是彻底鸠占鹊巢了。

但对行船的运兵而言船大反而容易搁浅,故而三艘遮洋船都不敢满载。

这一段水路虽没有苏杨段好走,但还算顺畅,林延潮在船读书,只有楚大江他们下船沿途采买时,偶尔下船逛逛。

漕船一路已入山东地界。

山东地界较不好走,这里是河脊所在。

山有山脊,河有河脊。

要知道运河的南北两端地势较低,唯山东这一段较高。

水不能往高处流,但为了运河流通,就必须山东这一段修筑河闸,还有修筑引水放水的水柜陡门。

整条运河的水,流向不是从南到北,或从北至南,用民谚来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大运河这一段,属于聊城河闸最多,故而这段水路,被称为闸河。每道河闸,斗门之处都有一名闸官,闸夫三十名。

几千艘漕船集中于闸关,依次准备过河。

眼下南方泛洪,山东却雨水不丰。守河闸官惜水如金,眼见船至却不叫放闸。

闸官虽不入流品,但却俗称甜官,意思是油水很多。

漕船到后,闸官先派闸夫每船索钱,每石价格八厘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