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主宰江山> 第865章 外东北的新生活

第865章 外东北的新生活(2 / 4)

比着一年更好,保不准第二年冬天,医疗室都会有了。劳改犯们的死亡率会直线下降!

一句话,越是生活条件好,城市设施完善,居住条件有保障的地方,死亡率就越低。

因为后者在寒冷的冬季里能够有力保障了移民和劳改犯们的生活。

国防军最早进入黑龙江的时候,不仅移民有冻死的状况发生,连驻军士兵都有冻死冻死的事件出现。所以,这个地方的冬季生活是离不开煤炭、木头的,夏天的时候靠驮马和船只运输,冬天的时候靠雪橇和河道冰车运输,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从内地来到这儿的移民,不经过三五年的煎熬,冬季里真的是一步都不想迈出村落。这儿的冬天,真的是猫冬。居民们但凡外出,都必然穿的跟狗熊一样厚厚。

外东北森林资源丰富,伐木场那是遍地都是,还有采石场,或者是搂到了煤矿啥的,这些矿场的主力军都是俄军战俘和八旗劳改犯。同时呢,这些地方即便是冬天里也不会停止。

欧洲的老毛子应该是很熟悉在冬季里干活的,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差不多也是如此。他们在其他季节要为自己的农田忙活、要为自己的牲畜准备过冬的干草,因此他们只有冬天才能有时间出来赚一些现金收入,渠道主要就是采矿——西伯利亚有很多的金矿,还有伐木业、捕猎和鞣制皮革,也便于在开春后有足够的现金缴纳给如狼似虎的税务官们。

这其中很多是户外工作,即便是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依然要干活。原时空位面,就有不少被流放的俄罗斯文学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通过文学作品讲述了俄国农奴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艰难开拓史。

当然了,这一‘生活规律’也早早的被内地的移民和少许原住民们所学习。

就比如临海的港口,比如说海参崴,很多的人都在抓紧时间用碱开始鞣制皮革。皮革主要是野羊皮,间或夹杂着少量的虎皮、貂皮、狐狸皮、狼皮、熊皮、鹿皮等名贵皮毛。

这些人就是在为皮毛公司所工作的。

俄国人被从东西伯利亚清除了,这儿的皮毛资源就全成了中国的了。虽然中国的‘猎人部队’在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维持着了某个数据线上,但很显然,一二十年的发展,却在外东北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第一线有猎人打猎,第二线就有皮毛野货收购站,从收购站运出来的皮毛就被送到了下方的附属企业进行急加工,然后鞣制好的皮毛就直接送到皮毛公司的销售部。

其中质量极佳的皮毛被着重挑选出来,其余的皮毛就大批量的进入市场了。

说真的,现在活跃在外东北的皮毛公司,相当一部分公司自己就搞了一个服饰公司,剩下的那部分也都是跟国内的成衣企业有着亲密的合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