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主宰江山> 第773章 三京小学堂义务教育

第773章 三京小学堂义务教育(2 / 5)

陈鸣不置可否,继续提着笔在手中拿着的一份折子上写写画画,这是内蒙的马场送上的折子。陈汉搞马种改良工程已经好几年了,效果已经初见成果。

因为陈汉从外国引入的公马数量足够的多。

蒙古、薪疆、清海等地的马场,以蒙古母马为基础培养出的数万匹新马的平均体高已提高到四尺三寸【143公分】、平均体重超过五百五十斤【330kg】,全面超越了之前中国的主流马种蒙古马。但与西方的军马相比,体高仍差距20厘米左右,平均体重差距110斤,冲刺平均速度相差约10千米小时。当然,最后这个数据不是长途奔袭。蒙古马超强的耐力是它们最大的优点之一。

虽然这个时代的中国很难有跟英法普奥几大强国开打的机会,但俄国却并不在其列。中国的军马有一个最直接的对比对象,那就是俄国的战马。

这个年代的俄国战马的主流——顿河马还没有被改良,整体上比之蒙古马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或者说顿河马最原始的基础就是蒙古马——西伯利亚无数大草原的蒙古马。那比之南面的蒙古马会有一些优势,但并不能形成质的差距。之所以被叫做顿河马,那是因为俄罗斯以蒙古马为基础,在适合马匹繁衍生息的顿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巨大的马场。

现在,陈汉大规模的引入了土库曼马、阿拉伯马,还有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一系列纯血、混血马种。时间虽然短暂,这些良种公马与蒙古母马相结合,却已然打造出了一批不错的后代。

这些新马依旧继承了它们母亲的优良传统,吃苦耐劳,易于饲养,耐力持久,能够在冰冻的大草原中生活。且脾气很好、适应性强,但是在体格上没有吸引力。

对比它们的父亲,新马的体格和体型结构上依旧有很多缺点,例如动作受到限制、不自然、不高雅和不适宜,但军马不是赛场上的赛马,战争中的马匹不需要那些花哨的东西,很少有马能够在零下二三十度冰雪覆盖的大草原上有效地工作的。

陈鸣心里有种很古怪的感觉,他觉得这些新马如果在改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很可能就是原时空位面中大名鼎鼎的哥萨克顿河马了。真正意义上的顿河马!而不是俄国人现在骑的那些原始货。

才短短的几年时间,马种改良就能有如此的成果,陈鸣是很高兴的。要知道,马种改良是一个为期很长很长的工程,一期、二期、三期,每一期都要二三十年。

就像原时空位面的小日本,搞了前后两个相连接的马中培育工程,每一期就是三十年。到了抗战时期,最终搞出的还是一个人高马大的‘东洋马’。

在体高与力气上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可也得了一种要老命的‘娇贵病’。被土八路缴获的东洋大马就没有几匹能养得活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