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主宰江山> 第536章 新与旧

第536章 新与旧(2 / 5)

光的‘绝世大才’的指导下,中国新式教育出现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一是从小学堂到分科专科学院、大学,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普通教育体系;二是形成了程度相当于小学堂、中等学堂和分科大学的各级师范教育体系;三是形成了农、工、商三大类为主的各级实业学堂教育体系,和以军、政、医、法、工等多种国立学院。与科举时代相比,这种新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虽然时间还很短暂,虽然可科类院校数量极少,但它使得中国的教育在整体上向近代化更加迈进了一大步。

当然,眼下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新旧杂陈、急剧变化的社会,在这一点上跟历史中的晚清社会甚至没有什么本质的差距,废除原有的科举模式,就现在的科举制式而言,陈汉的‘科举’越来越像披着一层科举外皮的公务员考试了。这样的变革期无疑会发生很多新时代的难题,一些事情在现在的社会形势下也无法顾虑的彻底周全。所以,退让妥协的并不只是旧式教育,新式教育也一样,两弊相权取其轻罢了。

文教部在两年前做过一次普查,就取整个中国平均财富最为富饶的江南地区的一千户随机抽取的百姓,这当中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有吃喝不愁的小地主,有普普通通的农民,还有辛辛苦苦的小商小贩。

这些人家中只有不多的一部分表示愿意让孩子上学,这个比例只比一成多出那么一点点。

而不认同新式教育的原因不外有三点:一是对新学抱有偏见,很多人还是更认可四书五经;二是学堂的费用不低,而且越到高等学校费用越高,很多人家支撑不起;三是延聘教习难。由于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有限,地方县城的公立学校很难聘请到合格教习,多是旧学之冬烘先生,影响了学堂的教学和发展。四是对孩子学业出路有迟疑,突然的觉得读书人的出路变模糊了,看不到方向了。

这还是经济水平较高的江南地区呢,在江西、皖北、苏北等尚不发达的地区,新式教育的发展更为缓慢。别管这当中有多少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教育状况的历史局限性,必须要说明的是在骤然废除科举制以后,陈汉还没能全部消除‘四书五经’的遗患。

现下的中国还没有一所民资私立学校出现,许多老牌的私塾书院要么正在改头换面,要么就日渐欲下,现在政府允许民资进入教育体系中,对于这些老牌的私塾书院也是一次改头换面的机会,就看他们抓得住抓不住了。

刘文现下手里已经收到了很多的办学申请表,甚至还有一所学院级的申办表,这可是文教部给私立学校设定的最高级别,毕竟现在的中国全国下来也没有几所挂上‘大学’招牌的学校呢。

这就是广州商团要承办的羊城商学院。这广州商团办学事宜的主导人算是刘文的老朋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