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威宁侯> 第二百四十三章 春花生气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春花生气了(2 / 4)

,就是倒在这上面。

陈远沉吟片刻才缓缓地道:“王兄真以为百官和士子们读书迂腐,见不到通商的好处么?呵呵,那些只是场面话。且不说民间通商其利之大,就算当年郑大人下西洋时,虽然耗资巨大,遍赏诸国,也并非得不偿失。”

“当年的茶马政策,是因为我国国力空虚,无力对战,但是现在,我国国力雄厚,北方也先暂时诚服,西南也诚服,开放贸易,互通有无,则势在必行,我们大明的确地大物博,并不代表朝廷不需要咱们自己没有的东西,不过都是以各国朝贡的方式进行交易罢了。”

“你是说,我们改变远航的的目的,把主要目的变为贸易通商?”

“正是。”陈远肯定的道,“许多货物因地域之别,供不应求,所以价格昂贵。举个例子吧,咱们大明需要胡椒,但是本地不产。由海外诸国进贡,其价抵同黄金,是原产国的二十倍。永乐五年郑大人第一次下西洋回来,每斤胡椒在大明的市价就降为原产国的十倍。还有带回来的红薯,种植后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财政。中西交流的货物多达万种,国库为之节省的钱财不可胜数,扣除我朝赏赐诸国和下西洋的耗费,也还有赚头,如果单纯的贸易,那价值不可估量……”

王景弘奇道:“但是大家都这么认为,下西洋让财政捉襟见肘,所以百官才群起反对呢?”

陈远深深地一笑,目光闪动着道:“这些年,内部营建北京城,外部南征交趾,北征蒙元,处处用兵,处处花钱,天灾人祸,赏赐无度,怎么会不捉襟见肘,这些情况,也不能全部怪下西洋了。”

王景弘听得一呆。

陈远叹道:“不过王兄想立即下西洋,很有难度。”

王景弘苦笑:“要不然,我何必找你。”

陈远也苦笑,不过,现在的确是提出下西洋的好时机。朱棣刚刚震慑群臣,现在他们还不敢过分提出反对意见,阻力最小,主要是说服朱棣改变策略。而且,朱棣已经对北方磨刀霍霍,再晚上半年,朱棣就死活不会同意了,因为他要钱打仗。

下西洋,动则上万人,宝船几十艘,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耗资不可谓不大。

这时,酒菜已经上桌。

王景弘举起酒杯,陈远应了一声,一饮而尽,说道:“王兄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王景弘隐隐激动,心中突然有一丝愧疚,说起来,陈远对自己,并没有对不起的地方,师妹的事,那是自己一厢情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