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文唐> 第350章 吓唬

第350章 吓唬(2 / 3)

是先设计图纸再根据图纸打造船只。

西方人总是嘲讽说中国人不管做什么都不会事先规划,而是一边造一边规划,造成大量浪费效率还不高上面的。

其实完全是污蔑。就拿造船来说,中国古代在宋朝就学会了制作船模和图纸,而西方还要等几百年后才掌握这种技术。

包括牵星术什么的差不多也都是宋朝才总结形成,而且也都早于西方。

但唯有一点远远落后于西方,那就是海船的设计。

中国古代的重心始终是放在陆地的对海洋并不重视,设计船只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在内河行驶,于是基本上都是平底船。

到了海上自然而然的也继承了平底船的设计理念,并没有人意识到海洋上需要一种全新的船只。

但平底船吃水太浅,到了海上无法抵御大的风浪,只能在沿海行驶,因而不能真正深入海洋。

另一方面是对于季风洋流等水文条件了解不够。想想当年的鉴真东渡为什么失败那么多次就知道了,还有元朝忽必烈攻打倭国失败。

历史把两次失败归结于运气,归结于‘神风’,岳山更愿意把它归结于对水文情况不够了解。

为什么说‘百年海军’?难道打造造船真的需要百年吗?还是说训练一直能征善战的水军将士需要用百年?都不是。

真正需要用百年去探索的,是大海本身。季风洋流只是其中一部分。

有人会说了,季风洋流真的这么重要吗?不可能吧。

事实上就是这么重要。

想一想,一支军队熟悉海洋任何地方的情况,另一支除了能征善战啥都不懂。让他们在大海上自由交战,最后获胜的是谁?

不说别的,把敌人引到一个他们不熟悉的地方,紧紧是利用季风和洋流都能把他们玩死。还有礁石区啊什么的。

当然了,季风洋流上面的只是海洋的一部分,想成为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了解的还有更多。

海洋那么大,想了解这些东西没有百十年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才有‘百年海军’一说。

唐朝人虽然不缺少冒险因子和扩张理念,但那都是针对陆地而言的,对海洋真的很佛系。

岳山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情况。

首先就是新式海船,尖底好办,经验老到的船工多试验两次就能造出来。

难点比较大的是‘八面来风,唯头不可行’,这个对风帆的利用可以说达到了极致,需要一次次总结才行。

其次是训练一支新式海军,灌输海洋、海权、海防概念,给他们点燃海洋扩张的火苗。这一点甚至比海船都重要。

至于观察了解水文条件什么的,眼下不急。大唐陆地上的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