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当孙十万成为完颜构> 第七十四章 张浚的想法

第七十四章 张浚的想法(2 / 3)

说不重要,那就是这个位置远离朝廷的中枢,在朝廷上对于自己的势力帮助很小。

说重要是对于整个宋国来说的,这个位置一要制衡吴家的势力,避免他们将川蜀建立为独立王国,二要防御金人,如果掣肘了吴家太狠,在战场上恐怕会被金人所趁,更是要担心吴家兄弟重复淮西兵变这一幕。

在这个位置上的活不好干,干好了功劳不大,干差了过错很大,张浚就深知其中的痛苦。

当年作为整个朝廷二号人物的他权势甚至在秦桧之上,但是就是在淮西整军出的事情。

他辛辛苦苦将那些不服从朝廷的军队通过打压、掺沙子、收买等手段让他们令行禁止,重新回归朝廷和文人的指挥下,防止那些军头尾大不掉。结果在最后却出了一些小小的差错,刘光世所部的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人竟然不理解他张浚的苦心,发动叛乱,杀死监军官吕祉等人,带领全军四万余人,并裹胁百姓十余万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

那些武将治军不严,自己不进行反思,不懂得感恩,竟然还来弹劾他张浚。结果当时朝中的奸佞小人太多,他张浚吃了一个大亏。

张浚相信,他的前车之鉴肯定让很多人对于巴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爬起来,他打算在整军上再努力一把,替朝廷收拢巴蜀的势力。

“举贤不避亲,我认为巴蜀之地需要一个和吴家兄弟有旧的人。”张浚说道,“虽然我现在是枢密院副使,但是为了我们大宋,我愿意去巴蜀之地。”

张浚的话语让秦桧和何铸都没有立刻进行反驳,毕竟吴玠这件事情提的太突然,当年张浚的教训可是历历在目。吴家兄弟在川蜀的威望可比淮西的那些人强上太多,这也是多年以来朝廷很宽容对待吴家兄弟的原因。

他们手上没有合适的人选,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担这个责任,都希望对方担这个责任。

孙权知道张浚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因为他打心底就看不起那些将领,即使在过去权力最高峰的时候,他都没有和那些将领打好关系,这一次淮南保卫战,就连韩世忠和张俊这两个死对头都能联手对付他。虽然吴家兄弟的忠诚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孙权生怕张浚又去搞插手军权,文重武轻这一套,将吴家兄弟特别是吴璘逼到对面去。

孙权用看了一眼秦桧,秦桧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对于张浚的自荐,孙权不能自己否定,不然这就变为了打消大臣积极性了。他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台阶。

看到了孙权的示意,尽管秦桧有些不情愿,他发言道:“此事不妥,德远身居枢密院副使,不可轻动。”

秦桧的发言像一声发令枪,朝廷上的人纷纷称赞张浚,认为张浚是国之重臣,似乎离开了他整个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