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当孙十万成为完颜构> 第十二章 谁可为将

第十二章 谁可为将(2 / 3)

的时候,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顺风顺水的。镇斩过西夏驸马,突袭过金人大军,因为这时候他带的兵不多。

等他升到了相当的高位,带的军队多的时候,他的战绩反而拉胯了,多次输在了金人手上,特别是建炎三年发生的战事更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建炎三年,金人入侵,韩世忠力主防御临安,成为浙西制置使,节制诸军,防守镇江。他手下足有十万大军,结果被当时金人的主帅完颜宗弼打的大败,甚至连临安都丢了。结果在这之后,他率领八千残军在黄天荡和完颜宗弼大战,反而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张俊的意思很明白,韩世忠的带兵方法都是他自己在战场上学来的野路子,他从来都没有系统性的学过如何带兵,所以在军队数量少的时候,他的野路子往往有奇效,但是军队的数量一旦上去了,他过去的那些方法就没有办法控制住军队了。

往往他的本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但是指挥的其他军队有些拉胯了。

面对张俊的说法,韩世忠没有办法进行反驳:“总不能打都不打就投降吧,大不了不管他们来多少,我就带一万人去。”

“伯英,如若你领军和金人作战,可有胜算?”秦桧询问张俊道。

这个问题早就在朝争之前秦桧就已经私底下问过张俊了,此刻的张俊也想好了自己的答案。

“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他说道。

他的想法很简单,和金人拉开野战他是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的,但是如果困守坚城等待金人撤军,他是有这个能力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守城是要耗费钱粮的,而守城也是很被动的,金人会掠夺百姓和乡间。

与其在这些地方浪费钱粮,不如用这些钱粮去贿赂金人。用张俊自己的话来说:“这不是一个合算的买卖。”

随后又有人提出了从四川调吴家兄弟或者从淮西重新启用刘锜,但是这样的想法也在讨论之中被一一否定了。现在殿上的众人承认了秦桧所持的观点,那就是无将可用。

最后,秦桧提出了自己最后一个观点,那就是宋金是否和睦的主动权在金人的手上,而不在宋人的手上。

他说完了自己的三个观点之后,看向了宝座上的赵构,等待着他的发话。

孙权不得不承认,秦桧还是有一些才干的,他将现在的情况说的一清二楚,如果现在做决断的人是赵构,那么他一定被秦桧说说服,将一切交由秦桧所负责。

但是此刻的人是孙大帝,他做出了一个和赵构不一样的决定。

“先看金人的态度,如果金人愿意道歉,取消岁供,交还开封,我们将和金人进行议和,如果金人不愿意,那么我们就和他打到底。”

大帝的一句话彻底堵死了和金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