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1 / 2)

林翰听完,这个问题可不是他能解决的,他看向樊刚。 樊刚笑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欧美人对我们警惕心特别重。” 苏月禾放低了声音:“我知道不容易,这种渗透应该是长期的,一点一滴的,渐进式的。可以在国外找一家小公司或者小组织,以公益组织的名义培养起来,我愿意长期出资。师夷长技以制夷啊,不能只有别人渗透我们,我们也要去对方地盘,种下几根铆钉。万一真的以后有舆情危机,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企业层面的,都可以为我所用。” 这段话让樊刚对苏月禾瞬间肃然起敬,用公益的名义渗透到国外,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他重重点头:“苏厂长,您说的这个事情我听进去了,我回头一定仔细跟领导沟通。” “谢谢樊主任。” “不,应该是我谢谢您才对,苏厂长,您跟别人不一般,您这境界,我相信,您以后肯定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企业家。” “樊主任,您真是谬赞了。我也是思考了很久,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提出来的建议。” 大家畅聊了五个多小时,沟通才结束。 樊刚在青城县呆了两天就离开了,之后的工作,由林翰和另外两个外经贸的工作人员留下来指导和配合柒月的工作。 柒月成立了外贸部,从广州招聘的外贸人才张雪丹任部门主任,广州佛城分厂也快速建起来,预计明天3月能开始投产,之后开启外贸长征之旅。 与此同时,苏月禾全资公司正式注册,取名“富安市苏氏风禾股份有限公司”。 苏月禾拿出了百分之十的股份给予“优秀老员工”进行激励。 跟别人只给管理层分红不一样,她分红的目标囊括了全体职工,不管你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只需要入职时间够长,只需要在你的岗位上表现优异,就能分到干股。 当天用红榜贴出“股东”名单的时候,在柒月的宣传栏上,整整贴了三张红纸,根据每人贡献,给予了不同级别的干股。 像方运红、段玉卿、曾凡和王惠珍等人拿到的股份是最多的,他们每人拿到了上万股股份,最少的职工,也拿到了500股。 根据他们自己私下偷偷计算,年底每股至少能分红1块钱。 也就是说方运红等人一年至少能拿一万多的分红,在这个年代,那是别人十年的工资。 普通员工拿到的分红,也是别人一年工资。 而且随着企业壮大,以后可能会越分越多。 这事在青城县乃至富安市都激起了激烈的讨论,原来民营资本真的是可以共同富裕的。 从此以后,柒月的岗位跟朗晴一样,一岗难求。 第99章 抉择 梁正烽正式改名叫万正烽, 他为此印了名片,准备带到北京去。 印名片还是苏月禾给梁正烽的建议,现在国内用名片的人很少,递名片的习惯还是改革开放后, 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