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1 / 2)

“说的非常有道理。” 苏月禾:“我在前面就已经讲过了,我们县是林业大县,既然生产大靖松脂的林场已经不可能给到国营松香厂的相关方,那么国营松香厂是不是可以去承包其他松树的林区呢?我问过林业局,现在百安和红旗公社的马尾松林场至今没人承包……” 林业局派来参会的人终于说话了,“是的,几个马尾松林场至今没人承包,这些林区每年的承包费用也比大靖松林区便宜至少一半。” 苏月禾:“是啊,虽然生产的普通松香单价比较便宜,但成本也低啊。为了提高竞争力,你们还可以跟我们一样,更换设备,提高提炼松香的技术,如果一直不改变,那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杨东平叹了一声:“那我们这几十年的牌子,不是就没了吗?” 苏月禾拿起被传回来的国营松香厂生产的松香:“就这个品质,我觉得这个牌子……” 她本想说,不要也罢,但想想这毕竟是很多人几十年的心血,不由得换了个词,“这个牌子可以往上升级,可以做得更好。省内乃至全国,普通松香每年都是供不应求的,生产普通大众松香,不是死路,反而是一条更宽广的路。” 众人纷纷表示有道理,因为这条路,不需要牺牲一个新兴工厂的前景来达成。 马副局长乘胜追击:“说到这个,我对于我们县里目前对于大靖松脂和松香的限售令还是颇有微词的,这个政策就很不符合市场经济。” 翟主任道:“没办法,这是领导们决定的。” 这个问题,以后再解决,苏月禾适时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她笑着保证:“请领导们放心,我们厂生产的大靖松香肯定优先供应我们县的本地企业。” “对于国营松香厂的经营问题,大家还有其他建议吗?”刚问完,有人敲门进来把翟主任叫走了。 翟主任匆匆赶到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彭书记,怎么了?” “你看看这个。”彭书记递给他一张报纸。 这是省城日报,翟主任一看报道内容,瞬间呆住。 《青城县市场改革初见成效,私人松香厂拔地而起》 再一看内容,基本上都是吹捧青城县各种试点改革措施的,其中把私人松香厂单独拎出来作为成功案例进行了解剖。 翟主任很诧异:“怎么上报纸了?” “怎么上的不重要,现在是已经上了,省里领导市里领导都看得见这个报道,都看得到我们青城县的成绩。首先我们要巩固胜利的果实,马上通知下去,以后无论哪个部门有记者上门采访,一定要及时反馈到办公室来,不要像这次这样,报道出去了,我们才知道。幸好,这次是正面报道。” 翟主任拿出纸笔快速记录领导说的要点,“明白,我记下了。” “其次,丰禾松香厂上报纸出名了,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后续报道,这是我们的成功案例,只能给政策让它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