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浪漫悖论> 第167章

第167章(1 / 2)

她对孔黎鸢之后的路线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也坚定地认为相比走流量路线,凭借李弋和张玉两个角色走入大众视野的孔黎鸢,不需要去和甘愿吃这碗饭的人挤。 而应该有胆量去开辟一条新路,只有她可以走,其他人要复制都应该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的新路。 二零二零年夏,《悖论》之后,孔黎鸢这个名字的含金量变得更高,一旦在主演名单中出现,就意味着这部电影的好口碑高票房。 而孔黎鸢自己,体验过的、不属于她人生的部分越多,加在孔黎鸢这个名字身上的商业价值也就越多,来自孔宴和姜曼这两个名字的牵制也就越多。 挂在小屏大屏里的广告和影像越多,投在她身上的视线也就越来越无孔不入。 ——这似乎是一场只属于她自己的零和博弈,她自己被拆解成完全对立的两方。 一方想要逃离“孔黎鸢”,另一方需要成为“孔黎鸢”。一方得到,另一方就要失去。 甚至与她二十四岁之前想要成为的模样完全相反。 偶尔她想,明明知道娱乐圈潮起潮落并不像她以为的那么简单,那她这么没有任何想法就走上这条路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 而更多时候,她又在内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里,在反复磨戏的间隙中思考: 如果不拍电影,她还能做什么? 答案是肯定的,没了电影,孔黎鸢什么也做不了,也没办法将那一次堪比夏光漏泄般的旅途记得这么久。 《白日暴风雪》这个本子很早就递了过来,但最开始,孔黎鸢只是看了角色简介就放下。 原因很简单——阿鸯这个角色,和李弋有一定的相似性,电影风格也都趋近于诡诞文艺的风格。 在本就短暂的人生里,她认为自己不需要重复体验这样的故事。 可是导演却自信地打来电话,“阿鸯和李弋不一样,李弋是血红的夏,阿鸯是浓烈的冬。我相信孔老师看完剧本后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感受,阿鸯是一个值得孔老师看到的角色。” 电话挂断后,她坐在满面尸体标本的房间,漫不经心地再次打开了这个剧本。 “暴风雪”这个在剧本后段才出现的重要剧情,被导演巧妙地放在了剧本开头。 她看到这三个字,便恍惚地抬起头,眼前透明玻璃倒映出一张脸。 紧接着,又倒映出二零一七年的那一个夏,飘扬雪絮在闷热加州飘摇,有个人笑着和她说: 是讨厌冬天,但还挺喜欢雪的。 她想起自己好像还从未体验过一场以冬雪为主题的电影,就这么把剧本看了下去。 《白日暴风雪》给她的结果出人意料,阿鸯和李弋的确有很大的差别。 她是一个极为执拗又极为理想化、甚至有些艺术家气质的年轻雕塑师,和完全颓丧完全属于社会底层的李弋相反。 经纪人看了剧本和制作班底之后,给她的建议是可接可不接——是个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