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1 / 2)

“为何?”黛玉问。

刘定川道,“因为我外祖母是定国大长公主,我母亲是清河郡主。”

他说着朝黛玉微微一笑,然后站起身,朝柏杨和薛蟠迎了上去。

黛玉独自留在原地,低头思忖了一会儿,方才会意了刘定川想要表达的意思。

定国大长公主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并不是出嫁之前跟随太/祖南征北战的经历,而是在出嫁之后,摒弃礼教,并不按制入住公主府,而是如寻常妇人般住在夫家,侍奉公婆,相夫教女。她的做法打动了驸马,二人婚后恩爱非常,哪怕只有清河郡主一女,驸马亦终身不纳妾侍。

清河郡主继承了母亲的脾气和秉性,她的夫婿,刘定川的父亲,当日更是她自己择选。那时定国大长公主还在,她婚后却并未留在母亲身边,而是远赴江州。之后虽然距离很远,但她在刘家的各种趣闻,却时常传入京中。传言她与夫婿同样恩爱甚笃,不逊当日的定国公主和驸马。

这母女二人的事,是京城中许多人都知道的佳话。

虽然大部分闺秀限于身份,无法像她们那样自择终身,但无不都将她们列为女子楷模,深深向往。、所以刘定川是告诉她,他生于这样的家庭,对自己的妻子人选拥有极大的自主权,若他看重,想必清河郡主不会过分阻拦。同时也是提醒黛玉,她何其有幸,得柏杨这样的兄长庇护,自身未来之事皆可由她选择,不可辜负。

除此之外,未尝没有暗示两人恰好合适之意。毕竟当今之世,能如二人这般自由者,想来也不会多。能遇上一个已是幸事,倘若错过了,未必还能遇到第二个。

真是层层深意,倒好像黛玉只有他这个选择似的。

然而若说黛玉心中毫无所动,自然也不可能。她的心事,认识的人多少都能猜到一点,但能说得如此透彻的,除了柏杨,便只有刘定川。黛玉视柏杨如嫡亲兄长,两人相处的时间长久,他能看出来不奇怪,刘定川不过见过几次,泛泛之交,却能如此切中她心中所想,便十分难得了。

黛玉一生所求的,不过一知己而已。

从前这份痴心放在了宝玉身上,收回时疼得她不愿意继续。然而以她之天性,本身就是重精神多于物质,多情易感,这红尘烦恼,岂是说斩就能斩断的呢?

各自的目的都已经达到,所以他们并未继续在城外久留,选择了返回。

回到家里,黛玉故意不与柏杨说话,自去了自己的住处。柏杨本来还想问问她,但想着她女孩子脸皮薄,还是缓一缓的好。

没想到第二日,黛玉就恢复了正常。面对他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