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1 / 3)

一出医院大门,知夏望着这周围的一切。 六十年代的华国,原来是这样子的。 街上的人不多。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 满眼的蓝灰色。这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不远处还有些两层的楼房,外墙没有刷,所以入眼就直接是红砖。 一路走过,让知夏心里惊奇不已。 跟着奶奶的步伐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记忆里的地方。 窄窄的弄堂铺着青色的石板,墙角边上还长着一些青苔。 看知夏望着弄堂,“夏夏是不是想吃了。快到家了,你忍一忍。” 听着奶奶的话,知夏有些无语,她只是好奇看看而已,真的不是想吃鸡蛋羹。 杨奶奶脚步加快。没一会就带着知夏到了家门口。 红色的砖墙上面都已经坑坑洼洼的。像是战火留下了的痕迹,说明这房子也有些年头了,大门倒是很新。 这原来是一家,只是爷爷他们各自成家后,就一分为二开了两道门,中间只隔了一道半人高的篱笆墙。 看奶奶用钥匙打开了大门,知夏跟着进去了。 她家分的是左边的这一处,从大门到屋子前连着一条青石板的小路,左手的墙角处是厕所,院子里靠着篱笆墙的地方还种了不少的菜,小葱韭菜带着水珠,看着格外的水灵。 挨着的还有一片葱葱郁郁,长的极好的小青菜。都是这个季节的菜。还有一片是小苗,知夏认不出是什么。 她们这个年纪的孩子从小都很少下地了。小时候林妈也种过菜,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她们一家搬到城里后,就彻底的没见过了。所以这会猛的看到,就认不出了。 估计也都是些当季的蔬菜,应该会是西红柿一类的。 跟在奶奶后面,最先看到的是靠在左边墙的厨房,青色的砖头打造的,像是后来从起的,和红砖的屋子一点都不配套。 厨房的门上一把大大的锁子锁着。 原主的回忆里,因为篱笆墙很矮,隔壁大伯家的孩子偷偷跑过来,将好不容易弄到准备留着年三十吃的肉丸子吃的一个不剩。 为这那个年都没过好。大奶奶一句林家的孙子吃了总比那赔钱货吃了要好。气得奶奶在屋子里不吃不喝的躺了一天。李春芳私下里偷偷的抹了不少的眼泪。 自此之后他们家的厨房就总是挂着一把大大的锁。平日里用完厨房就回锁着。 挨着厨房是一处杂物间,里面放着煤球之类的杂物,依旧是挂着锁子。 杨奶奶走到正房门前,从自己的兜里翻出一串钥匙,把门打开。 回头一看知夏站在那里四处张望,走过去拉起她的手,“怎么了,这一病就不认识咱们家了。快进屋,等会日头出来了,可就有些晒人了。快跟奶奶进屋,奶奶这就给你蒸个蛋羹。” 跟在奶奶身后进了屋。 入眼的就是摆着一张圆桌的客厅,屋子的摆设很简陋,除了那张桌子,看着墙角的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