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1 / 3)

温平基笑了,笑容拉大:“那么,孩儿不必难过。因为日后,孩儿便是这个看他人对我是否有用,能给我什么的人。” 温如瑾闻言,微微一顿,没有反驳,只是摸了摸这孩子的后脑勺。 生在皇家,享用着平凡人家所享用不到的锦衣玉食,寄奴他终究要明白自己肩膀之上,扛着什么样的责任。 ------------------------------------------------------- 张文达见了温如瑾,主动将自己心中的大计不留余地地说了一番。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大战刚刚大捷,然匈奴仍然内忧外患,恐其狗急跳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危机便使得我朝宛如时刻立于危墙之下。臣不才,愿为陛下分忧。” “说罢。” “臣以为,天下之事,宛如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张文达款款而谈,不知不觉之间,时间渐渐地流逝了,“所以,与其兵符相加使其敢怒不敢言,不若投其所好,养其疲乏。臣乃绍兴人士,年幼之时赶赴祖籍科考,邻家养了一只恶犬,臣路过,此犬终日犬吠不已。臣的小斯欲要将此犬买下,打死埋了。” “臣却想,与其打杀一只不懂道理不懂君子之道的恶犬,不若以我浑身浩然正气善养于它,使其向善。臣遂之每日见此犬皆喂以猪肉,不出五日,此犬遥遥听闻臣的脚步声,便兴奋摇尾,吐舌打趣,宛如臣的家犬无疑。” 温如瑾的笑意加深了。不为别的,实在是温如瑾觉得的自己看错了张文达此人。原本以为这就是一个治《诗经》的不懂变通的儒家子弟,不料……这原来竟是一只腹中藏黑的,恶犬! 张文达微微一笑,接着说:“臣以为,我朝与匈奴之较量,便如同臣与这只恶犬。恶犬是杀不尽的,天下之大,谁知道究竟有多少恶犬?然臣却可以以猪肉诱之,使其一心向我。同理,我朝可与匈奴交往,以师道引之,以文化之,以儒弱其野性,以法斩其爪牙。” “虽然此见效缓慢,然臣以为,此为百年大计,当为后世子孙计。以文化之,或许臣此生无以见到结果,然通商之后,边关百姓得以货物流通,匈奴人之所以抢掠我朝,不过是苦于无粮,若是互市,我边关子民可换的鲜奶肉类,匈奴人也可换的占城稻谷,他们自行学习我朝,久而久之,便不必以抢掠我朝为生。” 温如瑾坐在那高高的龙椅上,垂眸看着下方的人,竟然微微歪了歪头,问他:“你不按照常理出牌啊,张讲师。你不是应该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