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1 / 3)

没几日,名满天下的大才女闻人歌云得了癔症,坠河而亡的消息便传遍了京城。 温如瑾倒是挑眉暗想:这女人,当真够狠,金蝉脱壳玩的不错。 然而喜欢闻人歌云那些豪情壮志的诗句的文人雅士们无不惋惜,甚至有人阴谋论地觉得是皇帝对闻人歌云有意思,皇后不答应,于是才从中宫传出那样的消息来毁了闻人歌云。 甚至有人编了画本子,就在说皇帝温如瑾是如何逼迫闻人歌云入宫为妃子,闻人歌云这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冰清玉洁的女人誓死不从,而皇后又妒忌她深得帝心,便假传皇上斥责闻人歌云的话,直接逼死了闻人歌云…… 编得有鼻子有眼的,看了这些话本而的人啊,都特别地替闻人歌云打抱不平,觉得恶毒的皇后明璨真该死,而色令智昏的皇帝温如瑾也当真是误国之君。 温如瑾:“……很好,你们继续查下去,查查都有那些人看过了这些话本,查查看过后的人都说了些什么,当然,最重要的是查出来是谁写了这些话本。” 呵!竟然公然挑衅他这个“真龙天子”的威严,当真是不要命了!总有些人,以为可以靠着舆论的压力来迫使强权低头,想太多,在温如瑾这里,不可能的。 ------------------------------------------------------- 很快,那风靡京都的话本便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写话本的人因为“诽谤皇室”,著书“有伤风化”而被直接判死刑,不日便将午门斩首。 至于其他在茶楼中慷慨激昂地表达“皇帝如何如何昏庸”“皇帝不配当皇帝”“皇帝辜负三代帝师的教育”之类中伤当朝天子的意气书生们,便各个根据其言论的严重程度来惩罚,杖责事小,拔舌事大。 温如瑾用自己的铁血手段,让众人知道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也让某些市井小人知道什么钱该拿,什么钱拿了也没命花!更让那些落魄书生们当头一棒,让他们知道,非议天子诽谤皇后都不是他们可以做的,在好一段时间内,这些知识分子阶层却没能入朝为官者,也不敢轻易搬弄是非议论朝政了。 温如瑾的政局,也因此得到了一丝清明,一丝摆脱舆论摆弄的清明。 是的,温如瑾这一次的铁血手腕,很明显地在表达一个观念:别瞎几把地拿舆论来压朕,朕一文钱都不怕你们! …… “唉……夫君何必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