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1 / 2)

言知晓作为星耀币最多的人,第一个朝着抽签室走去。 按照节目组刚才在广播里提到的“人数不等的小组”,加上这次采取的是小组对抗赛的形式,距离第一次公演也只剩下一周的准备时间了,7支曲目对应的编舞应该已经定好了框架,不会给她们留下太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一次公演接近于命题作文。 在走到抽签室这短短几步路的时间里,言知晓已经将节目组刚才规则中的细节全部串在了一起。 但是等言知晓抽出代表第一次公演表演曲目的卡片时,她忍不住露出一丝惊愕的表情。 只因为她手中拿到的只有一块光秃秃的板子,在板子的左下角标了一个数字“5”,而在板子的最中间,印着一只简笔画的架子鼓。 言知晓将手里的板子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一会儿,甚至考虑过是否要将板子撕开,始终一无所获,这才从抽签室里走了出去。 接着进入抽签室的选手,在走出来的时候,眉眼间都带上了和言知晓同样困惑的表情。 等到14位组长抽签完毕后,节目组才公布了下一项流程。 “曲目板的左下角标注的数字,即为各组人数。现在,请各位组长轮流挑选你想要的组员,每轮每位组长限定挑选一名组员。” 节目组的每一项设计,很显然都是想尽量地将实力好、人气高的选手在公演中打散重组,避免出现某一组人气过高,或实力过强的选手。 言知晓立刻就想明白了节目组这般设计的意图。 对于选秀节目来说,没有悬念才是最致命的。 哪些选手能够出道,哪些选手不能够出道? 这一期节目,哪些选手的人气会下滑,哪些选手又会成为黑马,杀出重围? 人气选手最终能否拿到出道位? 最终投票选出的c位是谁? …… 这些悬念才是吊着观众胃口,吸引着观众一直看到最后的核心竞争力。 假如一档选秀节目,从一开始的高人气选手和低人气选手就拉开了天堑,观众们用脚指头都能够将最终的出道位猜个八九不离十,那么这档选秀节目也差不多不用继续做下去了。 因此,将前期表现突出的选手打散重组,对于节目组保持悬念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想明白节目组的逻辑后,言知晓的目光落在眼前的86名选手上。 从来到星耀基地的第一天开始,言知晓就已经记下了所有人的名字,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位选手,脑海中都能够浮现出对方的特长、性格。 节目组没有透露具体的歌曲,就在这时候对选人造成了极大的难度。 言知晓拿不准,自己拿到的究竟是一首舞曲?抒情曲?还是说唱? 更何况,轮流选人的规则,注定了假如她没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手,那么这位选手就很有可能会被其他组的选手抢走。 言知晓在脑海里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