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北朝帝业> 0048 唯人最贵

0048 唯人最贵(2 / 4)

基础上扩大税源。

因为只要授田,就必须要承担课税义务,不管是人还是牛。这样的政策在地广人稀的宽乡,民户们还可以依靠均田亩数来增加收入,负担尚轻。

但是在人多地少的窄乡,均田亩数往往都有折扣,不能给足,家里的男女奴婢甚至牛马都要承担赋税劳役,稍有歉收,一个中产之家可能就会破产。

因此越是在关中精华肥乡,编户逃散、豪强荫庇人口的情况就越严重。李泰入乡几个月时间,跟乡人们关系稍有改善,前前后后就收容了十几家荫户。

因为课税范围广泛,计帐户籍的整理制作难度就会增加,这又加剧了西魏政府的行政成本消耗和人力缺口。

老实说,如果没有侯景之乱搅动南梁不安,从而给西魏制造了收取巴蜀、江陵的绝佳机会,单凭西魏政权眼下这种态势,李泰也实在看不到西魏政权后来居上的可能。

眼下的他,既非行台大臣,也非统兵大将,对此现状也只是略生感慨,既没有改变的能力,也没有改善的动机。

但是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他却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那就是能不能在西魏庞大的行政开支中分一杯羹?

之前他为了招引乡里大户入彀,收买了许多生麻物料。其中也不乏诸如史家那般缺斤少两、以陈充新的情况,虽然这一部分损失已经通过大户高价赎买货单赚了回来,但仍有许多陈麻物料堆积。

这些陈麻物料难以用于纺织,留着占仓储空间,一把火烧了又实在可惜。

李泰倒是动过用之造纸的念头,但一来造纸的工艺他并不熟悉,二来西魏民间市场上对纸张的需求似乎也不算高,即便搞起这个产业,利润空间也非常的有限。

但在了解到西魏计帐户籍的工作这样严谨后,可以料想对纸张的消耗和需求必然巨大,李泰就不免幻想能不能把官府作为一个潜在客户,成为官府采购的供货商?

当然,西魏的计帐户籍工程并不肇于今时,官府必然已经摸索和建立起一条相对成熟稳定的物资供给渠道。

就算李泰搞起造纸厂,产品也能做到物美价廉,但在西魏这人治为主的政治环境中,也未必就能争取到官府办公耗材的供货权。

可如果这些纸不只是单纯的纸张,而是有内容印刷呢?

计帐户籍的编写任务虽然繁琐沉重,但格式却非常的统一。男女丁口多少,授田多少,课税情况如何,大部分都是非常固定的内容。

李泰之前已经要在家里搞表格印刷,这一事物同样可以直接挪用到计帐户籍的编造上来。

只要把相关公文按照一定格式印刷出来,官吏们只需要填写上那些变量内容即可,对官府的行政效率提升绝不是一点半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