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1 / 2)

头一次出摊,半天的功夫摊子上就不剩什么了,早上出摊,中午就回家了。 就像爷爷说的那样,只需要打开的盖子,都不用怎么吆喝,卤肉的香味从空气中弥漫开来,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人。 这年头肉是稀罕物,卤肉就更是稀罕物了,红棕色的汤汁上飘着热气,如果下面能有个炉子继续加热的话,这香味儿还能飘得更远。 不过,现在这样也足够了。 方明启是做过生意的,卖过鲢鱼,卖过草鱼,还卖过比较稀罕的鳝鱼,但还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 一群人围过来,别指望菜市场上能有什么维护秩序的人,大家买东西也从来都不会排队,手里拿着钱一个劲儿的往里挤,问完价钱就开始买东西。 都说日子不好过,可瞅着这买肉的架势,也不太像是日子不好过的,阔气一点儿的,能要上一两斤的纯卤肉,想给家里添个菜肴的,买个猪蹄,或者买点素卤,反正都是一份卤水里熬出来的,别看是素卤,也能尝出点肉味来。 一拥而上,一抢而空,这场面方明启只在国营的供销社见过,而且这还得是供销社来了稀罕物件儿,才能引起大家这样的热情。 火爆程度超乎了想象。 按理来说,这应当是好事儿,卖的多,赚的才能多,但凡精明肯干的商人,都应该增加供应量才对,可事实上却是,他们的供货是有限的。 这些花生豆子之类的素卤味还好,家里的票据不够用,还能自己去乡下花钱收,有钱就能收得到。 但是肉就不一样了,猪蹄鸡爪的都是稀罕物,家里的票据那肯定是不够用,最初的时候,是爷爷走了关系,直接从屠宰场那边买,不过这数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 方明启在黑市这边也能买得到,但同样也还是老问题,买不了那么多,人家摊子上才多少肉,大家也是走门路才偷偷弄点出来卖。 所以方明启三天只能出半天的摊儿,剩下的两天半,有两天是在买食材,半天是在卤东西,只有剩下的那半天是在出摊儿卖。 而且方家百年卤味店儿,主打的是素卤,而不是荤卤,前者量更大,后者不光是量小,而且还限购。 是的,一个小小的地边摊儿,也让方明启弄出了限购,买了素的,才能买荤的,捆绑销售。 尽管这样能也劝退了一些顾客,但这些卤味儿也照样是供不应求,还在海昌市打出了名气。 从入冬开始,到天气变暖,春日来临,生意非但没有变淡,反而还比之前更好了点儿。 方明启的地边摊已经被淘汰了,如今本钱有了,眼看着这政策也稳了,自然要迈开大步向前走。 干脆在菜市场门口租了个店面,前后两间屋,既有可以用来卖卤肉的地方,后边也有可以用来做厨房的地方,跟以前的地边摊比起来,阔气了不少。 不变的还是那块方家百年卤味店的招牌。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