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织明> 第二百四十六章:马绍愉暗藏退路

第二百四十六章:马绍愉暗藏退路(2 / 5)

自古忠臣烈士婴城而死者非一,而安有至死出奇,杀身鏖敌,功谋之壮如塔山者乎?

且当埋火,人知必死而无以事外泄者。彼其忠诚有所激也。余闻辽氓言过至流涕。”

由此可见,当时战事之惨烈,战后各堡之落寞!

“万古惊心此地事,满城屠戮一无余。

男儿一死何须恨,凛凛英名竹帛书。”

…………

即使是在这一时空中,佟翰邦也并没有畏敌怯战,只是野外浪战,并非是守城御敌,只以步卒根本无法与虏骑对战,无奈之下,他们也只得退回塔山堡中。

虽然在刘肇基所部溃败后,佟翰邦又亲自率领两千将士,想要抄小路增援笔架山,却又都被虏骑所阻,未能成功,反倒是又白白损失了几百弟兄。

而此时在笔架山上坐镇指挥的,却是军前赞画兵部职方司主事马绍瑜,他因畏惧鞑贼,便不许刘肇基派来的那两千士卒登上笔架山。

只是命他们在笔架山对面海岸上,建营设防,以阻止来犯的鞑贼,保卫笔架山囤粮安全。

笔架山是位于海上的一座小岛,其北距海岸约有四里,其间有一条潮汐冲击而成的天然卵石通道,其宽有三丈余,连接着笔架山岛与海岸之间,能通行车马,俗称其为“天桥”。

这座天桥,能够随着潮汐的涨落而时隐时现,堪称是佳景奇观,每当落潮时,海水便慢慢地向退向两边,通道就象一条蜿蜒的蛟龙般浮现在海中。

待潮水落尽,“天桥”便会完全显露出来,可以由此直通大笔架山岛上。

而每当涨潮之时,海水又会从两边向“天桥”夹击而来,在海浪夹击之下天桥渐渐变窄,直至完全隐去。

据《三前辽事实录》卷七记载,“笔架山头目宋景阳于天启二年间守此”,当时宋景阳仅仅为千总职。

督师孙承宗在天启三年,出关进取锦州时,就把它列为海运的据点。笔架山南部水深可停泊海船。

笔架山岛,其实又分为大、小笔架山岛,其大笔架山岛呈梭形,南北斜长约有四百丈,东西最宽处也有七十七丈多,其最高处也有近二十六丈,全山三峰列峙,状如笔架,故而名笔架山。

据《三前辽事实录》卷七记载,“笔架山头目宋景阳于天启二年间守此”,当时宋景阳仅仅为千总职。

督师孙承宗在天启三年,出关进取锦州时,就把它列为海运的据点。笔架山南部水深可停泊海船。

大笔架山岛上有吕祖亭、五母宫、龙王庙、三清阁等建筑,而小笔架山岛则小了许多,这边的山上只修建有瞭望台。

而今,兵部职方司主事马绍瑜却是就坐镇在这小笔架山岛之上,就在山下的海边处,还有一艘半大不小的渔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