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织明> 第九章:君臣夜话东暖阁(上)

第九章:君臣夜话东暖阁(上)(2 / 3)

光之下,仍依稀可以看见各街巷路口墙壁上,张贴着的戒严布告,更增加了北京城里那种种迎敌备战之下的紧张气氛。

在宽广的街道上和那些狭长的胡同里,时不时的有更夫提着一盏小红灯笼,乏力的敲打着梆子或是敲打着锣,他们瑟缩发抖的身影偶一出现,就又很快的消失在冥冥黑暗之中,梆子声或锣声也在风中逐渐远去,仿佛丧钟一般暗示着大明一日不如一日。

自打崇祯二年时起,鞑虏已不止一次突破我边墙入犯大明京畿重地,这都已经是第三次直逼北京城下,直是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来去自如不说,每次都比前次深入的远,劫掠大批金银财帛和人口,耀武扬威的离开,曾经武功极盛的大明,繁华无匹的北京城还能经得起几番这般的折腾。

鞑虏奉命大将军多尔衮由蓟镇青山口毁墙入寇,扬武大将军岳托则自密云墙子岭毁墙入寇,两路十万鞑子大军已然浩浩荡荡在北京东郊四十多里外的通州会师。

两路鞑子兵破边墙入寇不久,大明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即相继战死,镇守太监郑希诏更是擅自离职逃跑,清军遂长驱直入,此刻正在通州段大运河的两岸肆虐着,狼烟处处,生灵涂炭。

由于鞑虏多尔衮、岳托所率两路兵马已在北京不远的通州会师,严重威胁到了京师的安全,所以现在北京城东面的东直门和朝阳门方向战事最为吃紧,城头上的灯笼也比别处更为稠密些,城外同样设立多处篝火,火光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

十余万的北京城外失地的流民都逃进城内,官府也无处收容他们,很多人就卷缩着在各个街巷的角落里背风之处,他们许多的人挤在一起,无分男女老弱,却都是为了能互相取暖,靠着大家的体温一起捱过一个个冰冷的夜晚,即使如此,每日夜还是会有许多的人在饥寒中被冻饿而死。

…………

大明崇祯十一年十月初三日晚上,北京城大明皇宫的文华殿内,当今崇祯皇帝先是召见了总监天下勤王兵马的内监高起潜公公,现在又传召兵部尚书、当朝内阁辅臣杨嗣昌觐见。

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宫殿建筑,位于外朝午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明朝初年曾一度作为“当朝太子的视事之所”,根据“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之意,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片。后因明朝一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直接参与到政事之中,自嘉靖十五年(1536年)后便改为皇帝便殿使用至今,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著名的经筵典礼也是在这里举行。

此刻,在文华后殿的东暖阁内,决定大明朝今后命运的君臣二人正一个坐着问话,一个则站着回话,所谈内容皆是可以列为国朝机密的大事。

崇祯皇帝躺坐在铺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