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1 / 2)

粉丝们这才看清,他另一手里拿的是个有些磨损的口琴。 粉丝们安静下来了,因为没有人见过邵北川吹口琴,纷纷翘首以盼。 秦经理见状,立刻下台,示意灯光控制人员赶紧调度。 别说是粉丝了,就连乐队成员们也不知道他要演奏哪一首,只是见到邵北川坐在高脚凳上,一脚踩在地面,一脚踩上高脚凳的横梁,便也做好准备。 宋雨菲不知何时退到舞台后,中间的那束灯光亮起时,只打在邵北川一人身上,他将口琴贴到嘴边,和缓的音乐溢出。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就是萧晓峰,到底是同门师兄妹,只是她的手刚落在键盘上,却没有按下去,停顿一秒又退了。 一时间,场内只能听到口琴声。 是一首老歌,名叫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 这首歌出自1964年,到了67年被电影《毕业生》作为主题曲。 现场有些粉丝是知道的,但更多的人只觉得旋律耳熟,却不知道歌曲的名字和含义。 无论如何,它之所以叫做寂静之声,是有道理的,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屏着呼吸欣赏这一刻。 直到一小段落下,邵北川放下口琴,单手握住架子上的麦克风。 当男低音响起时,几乎同一时间,萧晓峰也在键盘上落下第一个音。 严格来说,这是一首民谣,歌词大意是说,“我”和老朋友黑暗聊着天,将自己的心事诉说给它听,说自己总是在梦中一个人走在鹅卵石街道上,直到被霓虹灯的光惊醒,然后就在光亮中看到了成千上万的人,这些人在说话,但言之无物,听的人也毫不在意。 有人说,这首歌是讽刺人们的沟通能力,自说自话,人与人之间只有疏离和冷漠,有人说,它是告诫那些唱歌时没有投入感情的“音乐人”,还有人说这首歌和它六十年代的大背景有密切关系,美国人正经历越南战争,民权运动,反战潮流等社会动荡,加上肯尼迪总统在六三年遇刺身亡,大批的人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无论如何,那个时代结束了,这首歌留了下来,而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冷漠,依然存在着,一些人深感孤独、寂寞,只能在梦里和“黑暗”对谈。 “and whispered in the sound of silence.” 当这最后一句落下时,粉丝们没有第一时间鼓掌,场内安静了数秒。 邵北川从椅子上站起身,目光扫过台下,又抬起看向对面的二层包厢,长腿一步步朝后退,半个身子退进黑暗,他抬起手,像是打招呼。 直到整个人完全融入黑暗,聚光灯也在这时灭了。 隔了一秒,酒吧的大灯开启,台上只剩下乐器。 粉丝中也不知道是谁先开始鼓掌,接着所有人都跟了上来,一阵接一阵,有人在哭,有人感动,也有人叫着问那首歌叫什么,太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