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上电视(1 / 7)

李定安解释的很清楚,网友们也很给力,查出来的信息越来越多。

动静也越来越大了,现场不是一般的热闹,直播间里更热闹:一家之藏,半座故宫,真就长见识了?

遑论项氏仿古之精、之博,项墨林的造假手段之登峰造极……等等,让人叹为观止。

就比如骗过无数行家和专家的“新瓶接老底,新胎贴老釉”的拼接瓷,还比如用“一分为几”“移花接木”等手法弄出来的半真半假的名家字画。

更比如将老红檀木刨成薄板甚至木纹纸,贴到红酸枝乃至松、柏、杨、柳等家具上,以及“一瓢清、两瓢明、五瓢六瓢到大秦”的铜器,等等等等,凡市面上能见到的传统的仿古手法,项氏是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说句大白话:就没人家不能伪造的古董。

而且手法更老练,做工更精致,区别只在于原料和工艺:古代当然没那么化学品,更没有什么机器,当然只能用天然材料和纯手工。

这样一来,品相当然更自然,仿真度更高。

包括项式的商业运作手段,不夸张,连李定安都佩服不已的冯攸然,与人家比都只能算小儿科。

所以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别觉得你好像很了不起,其实全是老祖宗玩剩下的!

藏友和网友们议论纷纷,震憾之余,对项墨林也是佩服至极,说他不愧是“被两朝皇帝点过赞的男人”。

专家们的感受则又不同:项墨林是很厉害,仿古造假的手段不可谓不高,不然不会青史留名,震古烁今。但即便如此,他造出的东西在李定安的双眼之下依旧无所遁形,这又意味着什么?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就是这个意思?

这还是与古人比,要是换做同行呢?

李定安问了,但那对男女没说,所以没人知道他们之前找过那些专家,哪些学者,但至少清楚:来这里之前,那本手抄本做过好几项科学检测。

像C—14、热释光,还有碳分子元素分析、质谱色谱和同位素,以及反辐照X光检测……这些都是如今最为先进,最为权威的古董检测技术,这在古玩界、鉴定界都是公认的。

在这些仪器给出“正确”的结论的前提下,李定安依旧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找出唯一的疑点,并顺藤摸瓜,刨树挖根,最终水落石出,这又代表着什么?

本能的,几位专家都换位思考了一下,但最终,除了叹气,就只剩摇头。

扪心自问,他们可能会看出印鉴好像不太对,但看到这么多的科学检测结果之后,百分之百会打退堂鼓,甚至会产生怀疑:会不会是自己看错了,会不会是自己的经验不足,或是知识储备不够,东西发生过自己不了解的变故,所以才会产生这种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