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请求(2 / 4)

陈雪茹抬了抬雪白的下巴道:“去吧,甭忘了我的事就成。”

徐得庸笑着道:“您放心,明一早我就去找侯炳丰谈谈去。”

“嗯。”陈雪茹点头道:“有空晚上去前门小酒馆,我请你喝酒。”

徐得庸道:“我请您也成,您忙着,回见。”

说完,徐得庸便蹬着三轮板车去找邱先生。

……

给邱先生运完茶叶,赚了一块二,时间差不多到了中午,寻思着吃什么,便顺着道往南就到了天桥小吃摊。

就听见各种吆喝声,什么驴打滚、艾窝窝、糖耳朵……。

年还在,这热闹劲也还在!

其中有个吆喝的最响亮:“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

不管啥时候,油炸的东西的就是香、好吃。

后世各种说不好,人该吃还是照样吃,人生苦短,不说及时行乐,但也不能亏了自己的嘴。

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也是过年期间是走亲访友送礼的常用东西,同时又是小孩的玩物。

徐得庸买了一份馓子麻花和排叉,到豆浆摊来了碗豆浆、四个马蹄烧饼和一点咸菜。

嘿,俗话说得好:“东一伙子,西一伙子,早点就吃马蹄烧饼夹果子。”

他这午饭吃也一样!

分出一半馓子麻花和排叉重新用草纸包起来,留给家里的老太太吃。

吃饱喝足花了上午赚的零头,巴适。

随后又逛了会,买了一些装饰的小饰品和一些手艺人需要的鸡零狗碎的东西,什么小剪子、小钳子啥的。

反正看到觉得自己应该用的找东西就顺手买了,不知不觉就花了四五毛。

路过一大堆孩子围着的摊子,他伸脖子瞅了瞅,原来是租卖小人书。

每个小孩眼中都带着渴望,就像曾经手机阅读没普及看纸质的自己……。

他笑了笑转身离开,他要去赚钱了哩!

……

傍晚,徐得庸收工来到小酒馆,身上多了一块五。

一天赚两块多,这时候妥妥的高薪,当然他收入不稳定,不是每天都这样。

就像很多木匠、瓦匠、铁匠一类手艺人,公私合营后进厂拿一样的工资,许多自负手艺好的匠人都不屑于随波逐流。

俗话说的好:好汉不挣有数的钱。

他们“艺高人胆大”,越是手艺好的人,越是喜欢鹤立群鸡,看不起不如他的人……。

不过后来多数都证明他们选择错了。

徐得庸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