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会(1 / 3)

“真是想不到,本家的少爷还能有这番魄力,也不枉老朽跑这一趟了。”

说话的人,是那位余家的老者。

他是在场人之中,年龄最大的。

也是看上去,混得最不尽如人意的。

余斯威不像最开始登场的钱家那位,他余家的处境,可比在场的各家要凄惨得多。

皆因当初还有裘家大院的时候,余家可谓是对主家最忠心不二的家生子了。

甚至就连余家的姓,也是当初裘剑赐予的。

要知道在贵族阶级之中,能够得到主家赐姓的家生子,少之又少,一点也不亚于那位曾经被皇帝赐姓的公公。

虽说贵族有大有小,但在效仿皇家这一方面,学的还是很全面的。

当初裘家一跃成为城邦之主,跻身贵族阶级,裘剑为了进一步扩大本身的实力,便大举的将一些忠诚可靠的流民收入家中,称之为家生子,意为但凡这些人有了后代,从此便是裘家的人。

这对于当时颠沛流离的流民来说,不亚于是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活命的机会。

还是长期的那种。

因此,自从裘剑推广家生子制度以来,大批的流民被补充进入裘家,使得裘家实力日益增大,也使得初登城主之位,尚不够稳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

在元兴城最初的那几年时间里,裘剑这位裘家的老祖为了进一步巩固地位,吸收了大量忠实可靠的流民,这些人最终都成为了裘家的家生子的先祖。

而其中一些比较有突出贡献的,则是被赐予了姓氏,独立了出来,也就是如今裘思远还能看到的钱家、方家、余家等。

裘思远扫了一眼在场的四人,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就只有你们四家了么?”

四人闻言,皆言默不语。

作为当年的流民、家生子的后代,几人很清楚裘思远这句话的含义。

要知道在当年那位裘家先祖的有意开枝散叶下,规模之大,可是远远超出了想象的。

到了后来,有资格赐予姓氏的,就多达二十多人,换算下来,即使一家只有十几人,也是多大两百多人的大家族了。

这对于北区这种人口贫瘠的地区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了。

更何况更多的还是没能得到赐姓的家生子,其数量更是远超这两百多人的家族。

据说巅峰时期,达到了两万人之多!

而在那件事件之后,当年无比辉煌的裘家迅速的衰落,当年的盛况也不复存在。

如今还有一些实力能够重新找上裘思远的,也就只有这四家人了。

这句话,也让在场的四家不由的生出一股悲凉,仿佛有种穷途末路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