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科幻小说>说好吹牛,你怎么来真的!> 第四十章 你管这玩意儿叫广告?

第四十章 你管这玩意儿叫广告?(1 / 3)

苏巍上辈子听说过一句老话,说是:这年头,傻子太多,骗子完全不够用了。

上学那会儿他以为是个笑话,直到毕业了踏上社会,才知道这句话,居然真真切切的反映了现实。

以前小时候,爷爷生重病,偶然听到收音机里某个自然成分的枕头,可以包治百病。于是奶奶就拿着家里的全部积蓄,远赴桑海,花了一万多,买回了那个神奇的枕头。

那个年代的一万多,也许你不明白是什么概念。当年的棒冰五毛钱两根,现在的棒冰十几块一根。你说,如果不是信的深沉,谁会花那么大的代价,买个破枕头呢?

而骗子付出的,只不过是在某个收音机频道,定点投放一个伪装成节目的广告而已。

安排几个人,每天和节目连线,啥玩意儿不干,就负责感谢。感谢这个枕头,治好了我的大病,治好了我的绝症。

真是一本万利。

后来爷爷去世后,奶奶又被“讲课的”看上了。

手段也很低劣,听课送鸡蛋。

每天来听半小时课,送你几个鸡蛋。让工作人员假扮成某行业的专家教授,做个PPT,再花点钱请几个本地老头老太,当托演戏,买买买。

就跟榜一大哥带动送礼似的,用托来激发人们的购物热情,再安排两次购物全额返现,说是发福利。结果第三次购物,金额上万的时候,忽然就不返现了,卷钱就跑。

把一群老头老太的养老金卷个一干二净。

成本呢?加上租场地的费用,也不过几百上千。

你若说老人家信这些,和文化水平有关,那你就错了。

苏巍的父亲当年也算高级知识分子,比特币的风潮过后,被人带进坑里炒数字货币。不炒比特币,专门盯着骗钱的小种类数字货币,到最后全烂手里。

母亲就更离谱了。和网友小姊妹聊天,被人骗去外地“赚大钱”,结果身陷传销,费了好大力气才救出来。

也就是当年园区还没火起来,要不然就得报失踪人口了。

苏巍呢?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也被“差几块钱买票回家”的小把戏骗过。

曾经的一大家子,可以说得上是“满门忠烈”,都为骗子创过收。

这年头,谁家里没出过几个傻子呢?

会不会被骗,跟文化水平关系不大,专业的骗子会精准定位目标人群,利用人的执念来实施计划。

这份执念,可能是治病,可能是占便宜,可能是发大财,也可能是完美的另一半。

苏巍没遇到过杀猪盘,大概是因为他当年的价值,不配骗子花那么大的精力去骗他。

扯远了……

……

随着群演到位,苏巍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