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怒海覆清1852> 第五四八章 物以类聚

第五四八章 物以类聚(1 / 4)

在董良的叙述下,一个庞大帝国崛起的过程鲜活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我说过,我们华族是有大气运的。”

董良继续说道:“原本我们与英美交恶,与西班牙开战,这几年都要窝在南边随时迎接列强的报复。”

“但是突如其来的克里米亚战争,为我们华族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个人的发展需要机遇,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机遇。抓住了机遇,国家和民族可能腾飞,错过了机遇,那就只能被人家踩在脚底下。这个世界终究是还是一个弱肉强食的黑暗丛林。”

董良决定今天好好给手下上一课。

国家机遇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他还记得在另外一个时空,华夏正是抓住了一次次机遇,才能够在近代沉沦百年的情况下逆势崛起。

一战、二战,华夏都站队成功,朝鲜战争、对印、对越反击战,改革开放……

每一次华夏都抓住了机遇,才能够成就后世的成功。

原来董良觉得利用克里米亚,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窗口期,完成驱除鞑虏的大业就可以了。

后来他想想,还是不够。

仅仅是这样,依然没有将这次机遇利益最大化。

进攻远东与别的地方不一样,不需要太多的兵力。

因为沙俄也仅仅是在这两年才将势力延伸的到这里。

这就控制了战争的成本。

而且这里的夏季短暂,漫长的冬季就连行军都非常困难,更不要说打仗了。

所以说在当地立足才是最重要的。

假如现在攻下远东地区,沙俄因为克里米亚战争根本就没有能力派遣足够的援军过来反击。

这样华族就能够安心在这里发展两年,修建堡垒、城池,开办农场,囤积物资。

到时候沙俄远道而来,而华族在这里有城池,有物资,那么还会害怕沙俄吗?他们打不下这里,到了冬天还是要退走。

要是再过几年会怎么样呢?

那时候的沙俄刚刚结束克里米亚战争。战败的阴云弥漫在国内。

这个时候华族再去挑衅沙俄,他们一定会加倍报复。

通过对华族的仇恨来转移国内百姓的注意力。

沙俄的国内矛盾已经相当严重。19世纪的沙俄,跟它那个时代名声在外的一批思想家、文学家一样,在性格上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矛盾综合体——一方面,作为扑灭法国大革命野火的“欧洲宪兵”,沙俄非常反动而落后。

但另一方面,正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担当“欧洲宪兵”的过程中,沙俄贵族们开始认识到了其国家自身的体制有多么陈腐、农奴制有多么恶劣而不人道、沙皇的君主专制又是怎样一种在欧洲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