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三十七章 何为阵战

第三十七章 何为阵战(2 / 3)

砺丁勇。

真正的战阵厮杀与秦朗前世看的影视片中的场景是完全的两码事。

完全不会有单兵拼斗的场景,至少前期是绝不会有的。

两边列阵而战,人挨着人,彼此一步的距离,盾牌排成一线,一旦双方僵持,长枪大刀相互对着彼此,捅刺劈砍,你再好的武艺也难有回转腾挪的空间。

那时候大家比的是势大力沉,是快,是狠,是准。

当然,在双方军阵堆积做一团之前,冲锋还是要冲锋的。

小袁营的冲锋是前头一排歪歪扭扭的盾牌,他们的作训根本不能保证大盾可排成一线推进。

事实上就是秦朗军也一样。

最前面都只是一排刀盾兵,拿着的是轻便的手牌。

他们后头就是一排排的长枪兵了。

排着军列不断靠近,等只隔着二三十步时,长枪指着彼此,上封令下,奋力冲锋。

这考验的不止是兵丁们的技战术,更关乎他们的士气勇气。

一排长枪刺过去,根本不停歇的,身后第二排第三排的长枪就也接踵而至。从前方同袍的身侧捅过去。

若是勇气不足的人,不等杀敌,先就已经乱了阵脚了。

而如果是明军精锐,先头就必会是各种火炮火铳一股脑的输出,糊你一脸。

然后趁着敌军前列人荒马乱,残破不堪的档口,一排排披甲兵迅猛冲杀去,就跟犀利的铁犁犁过敌人一样,那结果不问可知了。

如果这股劲儿足够猛,敌人也比较脆弱,那就是一举击破敌阵也未尝不可!

但现如今的明军早就不是当年横扫草原的无敌大军了。

戚少保时候,大明官造军器的合格率就低于百分之二十了。

明军火器化的不断加深,和官造火器合格率断崖式下降,或许也是明晚期军事力量迅速崩塌的一大原因。

由文官集团主理的兵工体系,那就跟由文官集团主理的军队一样,只有俩字,呵呵。

但大明的精锐虽然早不复存在了,可战阵厮杀的方式却依旧流传,事实上这种厮杀方式早上千年就已经在中原大地盛行。

区别只是秦汉盛唐时候的弓弩箭雨,变成了现如今的炮弹枪子。

而这般的相对冲杀,对彼此军中最前列的一批军士,杀伤必是极其重大的。可残酷的战争却又决定了双方必然会把最精锐的一部分士兵列在最前。

他们是军中最敢战最英勇的一批人,他们披着坚甲,拿着利器,是军中之精锐,代表着军中之胆。

也所以这些人必然是极少数的。

而当这些人打没了,军队明明还剩下大部分的数量,却变得不堪一击,最终兵败如山倒,就也不奇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