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人在北宋,从拒做驸马开始>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东西两路,直逼静塞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东西两路,直逼静塞(1 / 3)

宋军在全力攻打夏国的时候,一封国书也下达了吐蕃,

吐蕃之人之前吃过大宋的亏,所以在大宋国书的震慑之下,这次的吐蕃本想还要出兵去分一杯羹,现在在宋朝的震慑之下,只能躲在了吐蕃,静观事态的发展。

辽国面临着最严峻的时候,吐蕃又被震慑不敢排除援兵。

夏国皇帝李乾顺在面临关键时刻,不得不大批量的进行征兵,可谓是动用了全国的力量。

都说骄兵必败,夏国打败了童贯的大军,自以为宋军的战斗力远远不如从前,所以此次面临两路大军的进攻,多少有些失策,最终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不得已之下他又向西域诸国求援,但是以夏国的条件,完全满足不了他们出兵的要求,所以靠援兵已经没有希望了。

征夏之战,兵分两路,战果颇丰。

在蔡鞗率领大军夺回了祥祐军司之后,朝廷方面直接下达了圣旨,以蔡鞗为征夏副总统制,总督征夏东路军,刘仲武为征夏西路统制,受蔡鞗调配,并以童贯为监军,带领援军前往西境,负责粮草事宜。

至于征夏总统制,不是别人,正是大宋的皇帝,当今的官家赵佶。

蔡鞗没有想到,赵佶居然能够如此相信自己,直接让他统领三军,这可比那王黼有实权多了,此刻王黼怕是在开封城里面要羡慕死这个不过二十岁的年轻后生了。

现在有了指挥大权在身,蔡鞗除了自己的思路之外,他还积极听取徐徽言、刘法等人的建议,从而制定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决策,那就是一举拿下夏国,提前做好与金国决战的准备。

夏国皇帝李乾顺,十分推崇汉文化,虽然他执政期间,比宋徽宗赵佶要圣贤了不少的,但是他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也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皇帝。

作为御史大夫的谋宁克任多次劝谏李乾顺,诸如“治法之要,不外兵刑,富国之方,无非食货”、“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既隆文治,尤修武备,毋徒慕好士之虚名,而忘御边之实务”等等,不过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被采纳。

有余边境的军事防御不足,加上夏国刚刚胜战一场,让他们彻底的掉以轻心,不屑于顾,于是在靖虏军这支强军之下,连胜数次战役。

此刻蔡鞗带领着这支军队突破了夏州的防御,然后又来到了嘉宁军司,这一番操作不但惊掉了夏国将士的嘴巴,连徐徽言等人都被深深地震惊,这支不过一千人的队伍,他们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就像是一万人一般。

蔡鞗看着这支军队,也是由衷地感慨,这支军队在周同等人的调教下,它的整体实力已经超越了那些所谓的禁军,不得不说一支大军有一个好的教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将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