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31章 天降异象

第131章 天降异象(1 / 6)

最近一段时间,大明的一系列政策,着实让群臣有些茫然。

关于宝钞新政,到现在很多人都还稀里糊涂的。

然而更让他们想不通的是,在这一套组合拳下,宝钞竟然真的起死回生了。

新钞已经渐渐被百姓接受,民间交易使用宝钞的频率越来越高。

钱荒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尤其是五文和十文的小钞,效果出奇的好。

民间交易已经普遍开始使用。

在金钞局的统计里,这两种面额的新钞,竟然出现了紧缺的现象。

这也不奇怪,金钞局初创,对大明的经济总量并不了解。

本着宁愿少发不够用,也不多发泛滥的原则,这一次发行的新钞总量并不多。

不够用也是正常的。

反而是大面额的,有点多了。

比如一贯的面额,普通人是用不起的,只有大宗贸易才会用。

一贯铜钱重达十斤左右,换成宝钞就是一张轻飘飘的纸。

随着新钞信誉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商人喜欢用宝钞结算了。

在大宗贸易中,宝钞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铜钱。

这也是让百官想不通的地方。

你们这些商人就不怕宝钞突然贬值吗?

哪怕只是稍微波动一下,对你们来说都是巨额损失好吧。

更让他们无法理解的是,宝钞竟然真的没有贬值。

价格相当的稳定。

他们隐约能猜到,可能和金钞局的仓库有关。

但现在,去金钞局兑换物资的人越来越少了。

虽然在同时拥有铜钱和宝钞的情况下,百姓还是习惯性将宝钞花出去,把铜钱存起来。

但在收到宝钞之后,也不再和之前那般着急花出去。

而是有需要了,才会花。

以前金钞局的仓库门口,随时都排满了兑换物资的百姓。

现在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

而且这些人一大半都是商人。

是的,商人越来越喜欢去金钞局兑换物资了。

一般商人,从外地运货物过来,是需要缴纳各种杂税的。

金钞局从外地调运物资,一文钱的税都不用缴纳。

少了这许多的税,他们手里的货物价格,就比正常商人手里的要低一些。

而且质量还有保障。

有这种好事儿,谁还辛辛苦苦自己跑去运货啊。

还好,金钞局只提供几种基础货物,否则跑运输的商人全都要破产了。

即便如此,也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商业行为。

在陈景恪的提醒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