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

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1 / 3)

立国之初的那几任君主,是一个朝代的制度的主要制定者。

后来的君主,除非有大毅力大魄力大能力,否则只能沿用他们的制度。

即便明知道这套制度有问题,也没有办法。

变法太难了。

明朝前几任君主,从朱元璋到朱棣,打仗是一把好手,治国方面确实存在着短板。

尤其是在经济方面,问题太多了。

比如之前提过的,为了防止偷税漏税,朱元璋无视土地兼并的现实,强行规定赋税额度不得低于往年。

比如宝钞制度,再比如低到几乎不存在的商业税等等。

朱棣也好不到哪去,作为征北大将军,他的功绩能排在史书前列。

作为皇帝,和他爹差不多。

宝钞貌似就是在他手里泛滥的,为了北伐大量印发。

朱元璋时期还有一定购买力的宝钞,彻底沦为废纸。

下西洋确实为他赚到了海量钱财。

修建顺天府,修长城,征草原等等,都离不开下西洋赚到的钱。

然后呢,他竟然异想天开的,用香料给群臣发工资。

关键是,他还无视香料降价的事实,官方规定了香料的价格。

官员领到香料,拿到市场上只能折价出售。

贬值的宝钞加上香料,当时的官吏俸禄还剩下多少,可想而知。

可以说,下西洋朝廷受益,全体官吏吃了大亏。

等朱棣驾崩,户部尚书夏元吉上书请求停止下西洋,让此事成为绝响。

后世人都在喷夏元吉,说他阻断了中华向外的脚步。

然而这么大的事情,真的是夏元吉一个人能改变的吗?

不,必然是群情激愤,文武百官一致反对。

夏元吉只不过是导火索罢了。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换成你,会支持下西洋吗?

大明的俸禄本就很低,你还用香料坑我们,我们不要养家糊口的吗?

只能说,根子坏在了朱棣身上。

朱高炽是个有为之君,然而寿命太短,十個月就驾崩了,什么都没来得及做。

好圣孙朱瞻基,有功有过不提也罢。

总之,到了这会儿,大明磕磕绊绊走了几十年,各项制度已经固定下来。

后续的君主,有能力的,也只能修修补补。

没能力的干脆摆烂。

大明的核心问题,自然是文官集团力量太强。

但之所以会出现文官独大的局面,也是因为制度存在漏洞,然后被读书人钻了空子。

陈景恪越想就越觉得头皮发麻。

之前他以为,大明的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