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三百四十六章:考察团规模增加!喜人成绩!

第三百四十六章:考察团规模增加!喜人成绩!(2 / 7)

毕竟,今年朱老四只是在建安搭建起了乡土村社框架。

发力,怎么也得一两年吧?

扩大至整个福建也一样。

今年福建审批了三百个村庄搞乡土村社,明年肯定会批准更多村庄。

所以,明年这个时候去,能看到更多东西。

……

书房内。

朱标含笑打量方孝孺,脸晒得黑漆漆,也变得粗糙了,打趣道:“你现在要不是穿着这身官服,孤都不敢把你当读书人了,看来,这一年,没少往农村跑,这很好……”

方孝孺谦逊笑着。

人家朱四郎身为皇子,据说都跑遍了建安所有村落,他方孝孺难不成还比一位皇子更高贵。

说实话,这几年去江宁为官。

尤其是从去年,去土桥村蹲点开始,他收获很大。

简单褒奖后,朱标把谈话内容转移至正题,“给孤说说你们江宁情况。”

方孝孺忙正襟危坐,“禀太子,我不敢像燕王那样,直接全县铺开……”

朱标含笑倾听,不时点头。

稳重不是坏事。

老四能,不代表别人也能。

洪武十年,他安排了很多年轻官员去地方担任县令。

这些人怀着各种目的,效仿老四。

有人就学不到点子上。

比如黄子澄,推行乡土村社,学老四在一个县全面铺开搞。

期间,各种事情频出。

甚至,当地百姓都怨声载道,喊出了驱逐黄子澄的声音。

不过对于这种错误,他能容忍。

只要是干正事,即便出点错也无妨。

有黄子澄这种学不到点子的反面典型。

自然也有正面典型。

比如方希直,盛庸、练子宁这些人。

他们不学老四全面铺开,学老四深入农村,频繁去村子里,摸清村子情况后,再推行乡土村社。

他有理由相信。

等方希直他们,能稳而有序建成一个县后。

他们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再建一个县的乡土村社。

即便依旧无法像老四,一下子,全县几百个村子一起铺开建设。

但步子一定能迈的更大一点。

……

“太子爷,今年这三十几个村庄,都是江宁县,数百个村庄中,在某些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村庄,臣从中已经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明年,臣准备步子大点,一次性建设九十个乡土村社。”

朱标起身,亲自把一杯茶端到方孝孺面前,笑道:“循序渐进,这样很好,不要学黄子澄好高骛远,你们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