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1 / 2)

当年他进入凯尔特人当球探也是奥尔巴赫推荐的,由此可见,从头到尾,波普尔都是奥尔巴赫的人,波普尔做出这些事情,最有可能的指使者只可能是奥尔巴赫。 但是最让莱昂不明白的就是,如果是奥尔巴赫,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说奥尔巴赫是为了考验自己,那这个考验的代价未免太大了。考验的过程也太复杂了。况且奥尔巴赫已经亲手把权柄交给了自己,为什么还要做这样的事情呢? 刚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莱昂相当的沮丧。所以当安吉出人意料地要求莱昂直接休假不要来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其中也有怄气的因素。 真正让莱昂有些想明白这个问题,是在拉斯维加斯和丹尼斯-罗德曼在一起的时候,过去罗德曼在凯尔特人打球的时候,两人关系虽然不错,不过更多是在赌桌上,私下两人心对心的聊天倒是很少。这回,罗德曼看到莱昂遭到打击,便说了很多当年他活塞的经历去鼓舞莱昂。 其中罗德曼多次提到,伊赛亚-托马斯如何因为赛前赛后的不当言论招致批评,甚至直接导致整个活塞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然后他们又是如何在球场上给予回应。 这突然让莱昂受到了启发,在离开拉斯维加斯后,莱昂分别去了洛杉矶、底特律、克利夫兰和纽约,到当地的市立图书馆翻阅80年代中后期的体育期刊和报纸,依靠他惊人的记忆力和阅读速度找寻和托马斯、活塞有关的新闻,尤其是负面新闻。 从1983年一直到1988年,活塞用五年时间从一只鱼腩成长为冠军之师,其中伴随活塞成长的并不是赞誉,而是不断的骂声。莱昂很快从这些骂声中找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他发现托马斯明明是一个理智、聪明的家伙,却总是在一些重大发言上脑子秀逗说出一些对球队不利的话,从而招致非议。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伯德如果不是白人,不过就是普通人”的种族歧视言论,这让活塞和他陷入舆论风暴。 最终他道歉了,受辱了,被轻视了,可下一年他们就淘汰凯尔特人进入了总决赛,再下一年得到了总冠军。因为在托马斯不断的努力下,他始终借助媒体的力量”维护“甚至”助长“着活塞坏孩子的形象,以至于这样的舆论风潮到头来只是让活塞扬帆起航,而不是让他们葬身口水的海洋。 这让莱昂隐约的感觉到,奥尔巴赫布下如此大的一个局,并不仅仅是为了考验自己,他是在借力,借助外部的力量去锤炼自己和整支球队。这样的行为自然是剑走偏锋,并且有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或者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整个球队的团结友爱都可能会毁掉。 但是莱昂知道,奥尔巴赫等不及了,时间老人留给他的时间不会太多,他只能对着自己这个小白鼠下猛药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要么成灰 要么成神 霍梅尼丝吃完了手中的鸡腿,用纸巾擦了擦手,她看着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