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秦将魂歌> 第一百二十四章 长城建设兵团

第一百二十四章 长城建设兵团(1 / 3)

中国古人修建的长城,在后世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秦长城被视为暴政的象征,近代以来,贵为世界奇迹的长城,在很多人眼里,代表了中国人保守的性格。 中国人,喜欢用一堵墙将自己围起来,很多人这样说。 实地考察过秦国与匈奴的边境后,蒙恬真正明白了某位哲人的话:存在即合理。 中国古人在北方边境修建长城,跟暴政、性格都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了一种最为经济的选择。 中国面临着北方胡人入侵的压力,远比世界的其他地区严重。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产生过北欧海盗,但很快就走向了衰落。 但古代中国则不同,北方的大草原,北至西伯利亚冻原,西到中亚内陆地区,东到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匈奴人之后有鲜卑人,鲜卑人之后有突厥人,突厥人之后契丹、女真,紧接着则是蒙古、猪尾巴鞑子。 对付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采取军事手段,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消灭了一个,结果像田鼠一般,又冒出来一个。历代王朝,自开国之后,很难保持长时期的强大军事能力。 就算有强大的武力,北方漫长的边境,如果没有长城屏蔽,再多的军队也做不到面面俱到。美国人花大力气修建美墨隔离墙的时候,应该能体会到中国古人的无奈。 “这是长城原本的设计图,这次是否仍然按照原样修复?” 屈疾从郡守府的藏书室里,找出了长城的图集资料,在他看来,仅仅是修复损坏的长城,工程量已经相当浩大了。 “盘桓在山峰上的城墙,可以按照原样建造,但长城的关口,则需要重新设计。” 蒙恬决定改进原有的长城体系。 原有的长城防卫体系,太过单一,匈奴人大军压境的时候,很难实现防御匈奴人的目的。 “长城的关口,需要加高,改成棱堡结构,上面预留投石机的位置,加装弩车的射击孔,如果匈奴人再次进犯的话,我要让匈奴人碰得头破血流!” 蒙恬蘸着墨水,在帛布上勾画着自己的设想:“关口之外,面向草原的地方,修建两个前沿堡垒,互成掎角之势,相互支援。” 最好的防守,永远是进攻,要将战火引向匈奴人的土地。 “关口之内,选择地形险峻之处,再设置第二道防线,各个乡里,广筑屯堡······” 按照蒙恬的规划,三道防线挡在匈奴人面前,即使匈奴单于举兵来攻,也会坚若磐石。 “这么繁重的工程,上郡的百姓们,能应付得过来吗?” 屈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心里嘀咕着,越是会打仗的眼睛,越是没有仁慈之心。要不然,兵法上为什么会说,慈不掌兵呢! “不光上郡的百姓,我手下的士兵们,也要参加长城的修建工作!” 提起刀剑是为兵,放下刀剑就是一流的建筑工人。对手下的士兵,蒙恬有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