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秦将魂歌> 第一百零五章 间谍

第一百零五章 间谍(1 / 4)

在中国,本地人有歧视外地人的传统。主要来说,经济发达的地方,歧视经济落后的地方。上海人歧视浙江人,浙江人歧视江西人。 战国七雄当中,秦国国力最强,秦人心中确实存有某种大国强国的优越感。秦国的使者,出使六国的时候,真真切切实践了被后世称为帝国主义的外交,腰身挺得杠杠的。 秦人重实干,没有那么多歪脑筋,法律规定什么,大多数人不会想法设法开动聪明的头脑,钻法律的空子。商鞅变法时曾说,民众需要学会做“愚人”,这个愚人,可不是指白痴和弱智,而是大家规规矩矩的守法。 可商鞅之后,东方六国来的人,即使是法家信徒,明白商鞅真义的人,实在太少。 六国之人在秦为官,在国君面前动动嘴皮子,就火箭般的在政坛崛起。崛起之后,平常的故旧,通过各种方式,纷纷位居高位,形成了某种裙带关系。 功劳的大小,有时候就在于上面人的一张嘴。 六国来的卿领兵,打了一个小胜仗,上面汇报的时候就会说成大功劳,爵位升得很快,后来居上。 小时候没有受到秦国法治环境的熏陶,六国之人,很难认同秦人严格奉行的理念。 时间久了,秦人和来自六国的人,时有冲突,时而发生排外的运动。昭襄王时期,魏冉为丞相,就对六国来人敬谢不敏。不知情的人,暗自猜测,魏冉是怕六国来的有才之士,抢了他的丞相之位。 只是,如果秦人不支持魏冉的话,魏冉的排外政策,无论如何进行不下去。 时光流转,岁月轮回,秦国又一次,走到了一个排外的十字关口。 随着王绾的一声令下,秦国的御史四处出动,浑身打满了鸡血,暗中调查来自六国的官员。 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官员,中间还偶有那么几个腐败分子,何况,战国时代的官员,哪里有为人民服务这么高的觉悟。 御史一查,果然查出了不少六国卿的污点。出行办事的时候,让驿站超标准接待;暗中与六国权贵往来,私通书信,泄露秦国情报。 偶有那么几个官员,经不住讯问,老老实实交代了他们的奸细身份。所谓奸细,那就是后世的间谍。王绾顺藤摸瓜,竟然在秦国查出了一个间谍网络。 “郑国,你到秦国,蛊惑大王,兴修水利,到底存了何种目的?” 廷尉府下属的监狱里,秦国廷尉隗林,正在审问来自韩国的间谍,水利专家郑国。 御史接到有人告奸,说郑国有一次醉酒后,无意间吐露,韩王交代他的疲秦之计。 早在庄襄王在位的时候,郑国就到了秦国,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觐见。后来通过贿赂吕不韦身边的舍人,才得以面见吕不韦,阐述他在秦国关中修渠的主张。 吕不韦早年在魏国大梁城呆过,白圭主持修建的水利系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到吕不韦举荐之后,郑国成为秦国的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