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秦将魂歌> 第七十一章 哀兵

第七十一章 哀兵(1 / 3)

蒲烨在打着蒙恬的主意,殊不知,蒙恬的目光,也落在了蒲烨的楚军身上。 战国七雄之中,仍然有实力掀翻秦国霸权的,惟有南方的楚国。 楚国地方广大,资源充足,长期生活在南方,离心力极强。早在周王室实力仍然强大的时候,楚国就敢于称王。 学习中原文化,但又担心被中原同化,在中原人看来,楚人的作态,倒有些忸忸怩怩。他们自称祖先来自中原,帝高阳氏之苗裔,但却很刻意的显示与中原的区别。 楚国的官职,中原有的,他们就会绞尽脑汁,想出一个不同的名称。中原各国的相,在楚国,则改成了令尹。 中原各国的文字,大体由周代的文字演化而来,楚国的文字,完全与中原各国不同,学习不易。 孟子曾说,南方人说的是鸟语,写得是蝌蚪文。文化差异太大,中原人往往不愿意到楚国求官,即使流亡过去,也是水土不服。 廉颇逃到楚国后,根本无法指挥楚国的军队,私家领主的军队,可不会因为廉颇的威名就信服他。 战国时代开启后,中原各国普遍变法,卓有成效的便是韩赵魏和西边的秦国,老牌的燕、齐、楚,反而落后。楚国国内,层层封建,楚王费了大量精力削藩,没有起什么作用。 楚国的朝堂,充斥着景、昭、屈、熊四大家族的人,他们怎么会出卖自己的利益。楚国历史上经常发生弑君的往事,王座上的楚王,往往投鼠忌器,不敢放手施为。 好在底蕴深厚,楚人性子散漫,骨子里却很坚韧,不管面临多大的失败,他们都能过活下去。 数次败在秦国手里,国都陷落,祖庙被毁,囿于楚国的国家体制,楚国无法积聚国家力量,但普普通通的楚人,内心深处,却是十分的痛恨秦国。 惟楚有才,晋实用之。 《左传》里的这句话,暗讽楚国留不住人才,但真正离弃楚国的人才,相对于楚人而言,只是极少数罢了。当今秦国朝堂,从楚地投奔过去的,也只有李斯稍微有才罢了。 蒙恬得到消息,嬴政身边,新添了丞相府的一位舍人,想来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李斯了。 除了出走的人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楚国人才,很可能埋没在了楚地各个领主的府里,或是某个不知名的角落。 秦末六国叛乱复国的时候,光是小小的沛县,便提供了刘季的大半班底。 “楚国,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家,秦国灭亡楚国,无意中却是清除了楚国身上的毒瘤!” 研究着地图,蒙恬深深的感叹。失去了汉水流域的故土,楚国的领土,仍然十分广大。这个时代的人,尚不清楚中国的全貌,蒙恬心里却是很清楚。 南方的吴越之国,早已并入了楚国。春秋时期,吴国、越国都是能参与争霸的国家。得到了吴越的土地、人口,楚国的实力,如果能得到整合,可以说不下于秦国。 秦国攻灭楚国,取消了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