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二十四监> 第229章 黄粱之伏

第229章 黄粱之伏(1 / 4)

蒙古人嘴里说的这军队,当然是孙承宗带领的三千净军和宦官杂役,孙承宗走的很慢,他可不象何可纲可以不管不顾的往前走,他所需要的还有照拂送往山西的赈灾物质。接到了何可纲的几次战报后,进入战区的孙承宗更加的小心翼翼了,倒不是说人老了胆气就没了,而是越的谨慎起来。看的亲兵都感觉他有点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的感觉了。而同行的净军则一天天的对孙阁老这种谨慎更加的不屑一顾起来,少怕轻浮老怕狂,如此的状态可是不大妙。

孙承宗不由的摇了摇头,自己年龄不小了,一生就这样过来了,沾个帝师的光,魏忠贤清洗东林党的时候,皇上让自己回家了,这辈子算是平安无事了,该有的荣耀也都有了,人生至此复夫何求?孩子、弟子倒是不少,五个孩子虽然资质中等,但好在有一颗平常、正直之心,无论此生如何,左右他们年龄都比皇上大的多,百年之后,皇上还是会照拂一二的。而那个最得意的弟子袁崇焕,唉,真要是象皇上所说的如此漂没辽饷,国难财,自己也唯有断了这一传承了。

这样的问题是孙承宗从来未有思及的事情,他从未服过老,虽为文人,但一直以马革裹尸、血战沙场为已任。但此次被年轻的皇上如此大刀阔斧的跃进以及将辽饷撤销之事,搞的有些跟不上节奏,开始患得患失、怔忡不安起来。而行军上更加的小心翼翼。虽没有迟疑不前举棋不定的进行,但这些‘纯外行’哪里能够明白呢?特别是听了人家那三千净军过五关斩六将,已经为国立了大功,如今已经开赴草原大展身手。更是群情鼎沸恨不能胁生双翅,直接飞过。

好在孙阁老帝师的名头大,威望足,净军们看在皇上的面子上也算是给足了面子,只敢有点小牢sao,比如什么我们是来杀敌的,不是来押镖的之类话。看着这些不知道江湖险恶的孩子,孙承宗能说什么呢?何可纲都保证了保护净军的生命,自己怎么都得把皇上这点家底给安全的带回。开疆拓土的功名谁不想要,但手里边的兵打没了,拿什么开疆,用什么拓土?

“报,孙阁老,前面现蒙古多名斥候,行形迹可疑。”这时一名斥候来报,因为手里有望远镜,所以在这种yin霾的天气里,比起蒙古军来优势大了许多。

“哦,辛苦了,再探,”孙承宗在马车里探出头来,拿望远镜张望着,蒙古探子如此之多,肯定是有情况。来这里本身就是来打蒙古的,小心谨慎不是怕他们,是为了多消灭他们。

做为行军大行家的孙承宗对种种行军途中的设伏当然是明了的,不是需要专门想如何避免被伏,而是一种军事素养,前面什么地形,需要避免什么,这都是约定俗成的东西。虽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打仗没有约定俗成的定论,但最起码常识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