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错误(1 / 5)

在事态进一步激化之前,矿区领导终于松口,如果这些受害者家属不再继续闹事,他们可以同意警察进入矿区,挨个儿询问矿工,只要警方认为有必要的,矿区一定积极配合,作为正经的国营大矿,绝不会做出袒护杀人犯的行径的。

不得不说能做到领导岗位眼力价还是有的,眼看着事情快要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两害相较取其轻,反正不过是耽误几天的产量,外加引起矿工们不安的情绪罢了,都是小事,跟警察和当地的村民全都对着干,哪怕他们是矿区的领导,上面也是有人能管得住他们的,万一这些群众真的闹出什么事来,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倒霉的还是他们。

虽然过程极度憋屈,但最终争取到的结果还是好的,办案民警们便睁只眼闭只眼,安抚好了受害者家属,让他们稍安勿躁,等候警方的调查。

别看矿区很大,矿区的工作人员数量极多,但警方这次基本上算是有备而来,他们要调查的人群固定:外地务工人员,常年不能回家,性格孤僻不合群,经常有大段的时间行踪不明。

以上推论是基于当地刑侦技术专家多方讨论后的结果,李响岳的推论并未被采纳。其实凶手在作案时和作案后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特点,作案时他嗜血凶残,完全以杀人为目的,宣泄心中的压抑和不满是他唯一的动机,因此他并不在乎受害者是否死亡,他只是挥出自己手中的屠刀,在杀戮中,体会掌控他人生命的快感。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必定生活得极其压抑,没有正常的宣泄渠道,也就有说,他没有与他人正常的社交能力,夫妻之间互相倾诉心里不满互相安慰的条件也不具备,他所有的情绪只能压在心底,因为他认为没有人懂得他,没有人值得他去浪费时间去诉说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情。那么他一定已经在矿区工作时间不短,常年没有回过家,心理压力与性压抑的双重打击之下,使得他走上了杀人泄恨的道路。

作案前精心选择下手对象,又说明他是一个善于计算头脑清楚的人,每一户被害人家男主人都不在家,也许林景清和她一双儿子被害的案件,是凶手发觉了可乘之机,随心所欲犯下的第一桩案件,趁着****庆不在家,整个村子里又因为风气好基本上夜不闭户,他也许只是无意中看到这家没有男主人两个男孩年龄又小,林景清长得肤白貌美,在农村一众已婚妇女灰头土脸中,就像白天鹅一样,让性压抑久了的凶手有些挪不开眼,他邪念心起,最终演变为杀人****的恶劣后果。

也许第一起案件他没有那么小心谨慎,留下了不少的线索,却因为一场大雨,浇灭了所有能帮助警方破案的痕迹,于是几天之后,一切风平浪静,什么都没发生,而他在满足了心理变态欲望之后,他渴求更多。杀人是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