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来了(1 / 5)

满是刺鼻药水味的病房里,文沫安静地坐在床头。

病床上躺着的曾孝义看起来比前几天更瘦弱苍白,在被子里就那么小小的一团,如果不是****时常有起伏,谁都不会相信他现在仍然活着。

在得知了女儿被害的真相后,曾孝义一夜白发,自此一病不起,他原本就得了不治之症,命不久矣,如果仔细将养放宽了心,也许还能活个一年半载,但是现在大喜大悲之下,垮掉的身体完全无法承受这么巨大的打击,还没等文沫离开y市,曾孝义就病危入院了,文沫放心不下,跟李响岳又多请了几天假,陪护在他身边。

自从他入院做了些检查,医生就明确告诉文沫,他也就是这几天的功夫了,因此医生什么治疗手段都没再尝试,只是给他用上了末期癌症病人专用的止疼剂,让他在最后的几天里过得舒服一些。

第二天凌晨,曾孝义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至于他的身后事,自然有旁的亲戚来帮忙操办,涉及到遗产的继承,围在他身边的人多了,不再冷清,文沫觉得心里有些堵,活着的时候没人管,死了才跑出来分财产,这都是什么亲戚。

她收拾好行李,准备踏上回b市的路。y市连环强奸杀人案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落石出,但是文沫只觉得心情沉重,没有半点破案后该有的轻松和愉悦,朱峰会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有多方面的原因,家庭的、社会的、个人的,在他二十多年的人生中每一次受到父母、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小小的影响。也许都会对他的每一次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

文沫一直认为,每一个心理变态的连环杀手,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心路历程都是不可复制的,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有些人走上犯罪道路是一种必然,但是更多的却是偶然渐渐堆积成的必然。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能接触到的人群在这张纸上画什么,决定了他能成为什么,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对一个孩子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哪怕同样一件小事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而言,它的作用也可能是相反的。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好好地教导孩子成长。就像一首老歌曾经唱过的那样,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平平安安就好。相信大多数父母也是照着这个准则去要求自己的子女的,但是谁说每个人天生就是做父母的料,谁又说每对父母就一点缺点都没有无论做什么都是正确的,都是对孩子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呢?

几乎每一次,每一次文沫接触到低龄的杀人犯时,都觉得十分无奈和心痛。这些年幼的杀人犯的第一大共性,就是******人格。他们冷血,冷静,有的甚至犯罪天赋奇高,智商不低,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