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1 / 5)

苗苗是所有受害者中唯一的一位未成年女童,而且凶手杀害她的方式最温和,不管是当时负责侦办案件的专案组成员,还是后来前仆后继的推理爱好者,都一致认为凶手一定认识苗苗,她对凶手有着极特别的意义,甚至在凶手的潜意识里,他对这个这女孩的感情很复杂,有爱意,这也是为什么凶手会对一个如此小的女孩子下得去手的原因,有憎恨,如果光是爱而没有恨,凶手不会忍心杀她,这种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才最终导致凶手强奸杀人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苗苗充当了导火索的角色,凶手自她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强奸了之后的受害者。

文沫分析过,凶手可能在98年时仍未成年,那也就意味着88年第一起凶案发生时,凶手最多不到八岁,第一起凶案的作案人另有其人。心理变态的因素暂且不谈,作为了一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文沫始终相信,哪怕只有八岁的孩子,他在心理上也很可能正向着杀人凶手的方向进化,但是生理上的弱势,让他不可能有机会,制服一个成年女子,并将其一刀割喉致死,女性在体力上再弱,也绝无可能不是一个八岁孩子的对手。

Y市连环强奸杀人案自第一起案发时,到现在25年的时间,因为在不同案发现场都发现了可以做同一认定的指纹这一关键性证据,从来都没有人想过,这些案件并非同一人所为。证据摆在眼前,由不得你不相信。所以哪怕专案组将Y市翻了个底朝天,所有的嫌疑人过了一遍又一遍的筛子,案件一直悬而未决,仍然没有人顺着这个思路去想,哪怕这一结论实在有些诡异,且与警方手中所掌握的物证背道而驰,也是现今剩下的唯一合理的推断。

仍然引用福尔摩斯先生那句非常有名的话: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那也是真相。虽然文沫还拿不出证据反驳,为什么明明可能不是同一凶手,现场却都出现了同样的指纹。但她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而苗苗,就是那个突破点。

眼前摊了满地的资料能帮助他们的始终有限,如果这里边能有什么线索,一定早在当年都被警察认真调查过了。所以文沫在着重看完了李解放的笔记,与之一一对照资料上后,剩下的便走马观花心中有个大致的了解,并没有一头心思的扎进去分析这些资料。

反倒是曾孝义十分有兴趣,如果不是文沫赶他去睡觉,相信他今天晚上一定会兴奋地抱着这些资料看上一整夜。

他们都需要休息,这几天应该会很辛苦。

只有在夜晚,才是筒子楼里难得的安静时光。大部分住户的搬走,并没有给筒子楼带来宁静,20米开外。轰鸣的机器几乎不分昼夜的施工,只在夜间稍微能安静一会。

衡量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