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章 基因(2 / 3)

底是不是胃溃疡的致病因子。

又比如秘鲁医生克立勇,他为了验证两种病状是不是同一种病因,就切开了病人身上的疣,抽出疣里的血,注射到自己体内。很不幸,他死掉了。

沈奇等六人的实验操作目前来说比较安全,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基因工程研究项目》的第一步研究阶段分为高级生命体、微生物两个版块。

基因是连接这两个版块的纽带。

虽然基因组作为整体是重要的,但科学家们更感兴趣的是基因,特别是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

随着人类基因组所有碱基对的测序工作完成,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神经类疾病、艾滋病等几千种常见疾病的致病机制已显露无疑,但患者却越来越多。

这是为什么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要搞清楚并解答这个疑问,并给予大众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沈奇和他的博士研究生们,将他们的基因组DNA样本打断为30~100kp大小的片段,然后在含有银离子的Cs2SO4密度梯度溶液中离心。

“观察到6个沉降带,密度从低到高依次为L1、L2、H1、H2、H3、H4(L=Lower,H=Higher)。”韩猛熟练的做着实验。

“其中的H3的G+C比例最高,为H1和H2的8倍,为L1和L2的16倍。”崔华林用H3组分作为探针与人类染色体原位杂交,再与染色体G带图像作比较,得到了一些基础数据。

《基因工程研究项目》的第一步研究阶段的初期工作比较基础、常规。

人类21号染色体长臂的重组率为1cM/Mb,而短臂则为2cM/Mb。相似的情况也在酵母中出现,尽管酵母基因组比人类的小200倍。

H3组分主要分布在G带的浅着色区,有43%的H3位于近端粒区。沈奇项目组所做的序列分析揭示,H3组分的单拷贝比例为50%-70%,H3,H1+H2和L1+L2所含基因的数量分别占整个基因组的28%、38%、34%,实验结果说明,大量的基因集中分布在人类基因组的有限区域。

沈奇团队的初期实验结论,似乎与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机构所公布的数据没有差别。

这么基础的实验研究,是不可能让五位博士研究生获得燕大博士学位的。

基础实验研究只是热身,核心实验在后面。

“我刚才说了,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几千种疾病的致病机制,为啥患者反而越来越多呢?”沈奇再次问到这个问题。

“我在美帝的那几年,专门研究过艾滋病。为了防止艾滋病毒破坏免疫细胞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