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章 审稿(2 / 3)

,其实就是科研人才的升级。

沈奇有一个储备人选,汤元。

汤元已经评上副教授了,他处于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目前正经历由高级科研民工向科研包工头小老板的转型。

沈奇单独召唤汤元来主任办公室,问到:“那篇NMG论文,推进到什么程度了?”

“即将定稿,这次咱们厉害了,都不用投的,人家期刊那边约稿。”汤元被沈奇指定为这篇论文的通信作者,第一作者是杨定天,沈奇的名字排在最后。

国外期刊或者研究机构也不是太清楚中国每一家学术机构的体制,他们看一篇论文,最看重的是通信作者,然后是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负责一个课题项目的全局把控,第一作者通常是项目的具体执行者。

沈奇在数学界、物理界已经不需要靠通信作者、第一作者的署名来刷声望了,他之所以署名在最后,一是为了学霸积分,二是挂他的名字,文章比较容易发表在知名期刊上,这对FASTER项目组其他成员来说有利。

“汤元,你人品不错,学术水平稳中有进,有信心带好FASTER项目组吗?”沈奇询问到。

汤元点点头道:“在沈教授的指导下,当然有信心。”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长期不在国内,你单独带队,有没问题?”

“你要去哪里?”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刚才说的后面一句话。”

“应该……问题不大吧。”汤元一个激灵,沈老板这是要提拔我当组长了?

算上沈奇这个兼任的组长,FASTER项目组一共有12人。

除了杨定天,其余10位组员皆来自燕大物院。

其实杨定天也是燕大物院出身,他本科和研究生在物院读的,博士跟着沈奇。

汤元跟这群人都挺熟,之前有两个研究员在吸烟室聊天,对杨定天有点看法,但他们对汤元没意见。

人际关系处的不错,是汤元的优势。

汤元的学术水平能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需要持续观察。

不管如何,汤元在学术态度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沈奇决定给他一个机会,或者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准备在中心建立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FASTER项目组是班底之一,后续可能还会组建新的凝聚态物理团队。凝聚态物理有很多研究方向,FASTER项目组由你负责,主要研究非晶材料方向。”

汤元在圈子里混了这么多年,他知道游戏规则,沈主任这是要提拔自己,当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队小老板。

带队小老板基本上都是长江学者,要么就从国外请回来的牛人。这些人是院士预备役,时刻准备着更上层楼,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