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章 构想(2 / 3)

“在你的构想中,中美两国两所顶级大学加一所科研机构,分为三个版块攻克霍奇猜想,最终在你的整合下完成胜利会师。参与这个世纪项目的数学工作者达十几人,其中美国籍博士生一位,剩下的全是中国人……沈奇,看来你的战略重心逐步在往国内转移,我绝对支持你。”鲁国珍分析出了沈奇的战略意图。

“过渡阶段,一步步来吧。”沈奇有他的计划,他回国之前想给祖国献份厚礼,霍奇猜想这个项目是不错的礼物。

已被攻克的黎曼猜想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是沈奇,当时那个团队里有中国人、德国人、瑞典人、以色列人,他们在美国学术力量的强力支持下完成了数学史上的壮举,彻底证明了黎曼猜想。

现在人们一提起黎曼猜想,最常见的评论是:“一位中国数学天才带领一支国际联队,在美国创造了历史。”

虽然数学不分国界,但沈奇的心愿是带领一支中国团队再次创造历史。

关于新项目霍奇猜想,沈奇和他的普林斯顿团队一共三人,鲁国珍和他的燕大团队有七八人,吴主任和他的晨兴数学中心团队有五六人。

对于基础数学研究而言,为了一个课题建立十六七人的专项研究团队,绝对是豪华阵容大场面。

在这个豪华阵容中,仅有沈奇的学生拉尔夫一位美国博士生,其余均是中国数学工作者,这应该算是一支中国团队。

霍奇猜想是个工作量巨大的项目,立项之前的可研必不可少。

鲁国珍、吴主任的两个小团队立即开展紧锣密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写完可研报告后他们会向相关部门申请立项,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霍奇猜想这个项目已经开始操作了,另外一组的三个难题,咋整呢?”沈奇回到酒店,在纸上写下N-S方程、P对NP问题、杨-米方程,然后盯着它们发呆,无计可施。

外界认为七个千禧难题中最难的是霍奇猜想,而沈奇认为最难的是P对NP问题,N-S方程和杨-米方程次之。

“物理学等级还是低了点,四个地震预测点算对了两个,另外两个至今没有消息。”沈奇在今年内疯狂堆积物理学知识,已经堆到瓶颈了,要在物理学上寻求突破,最好能再升一级。

“物理12级升13级的条件之一是在物理教授的岗位上工作至少一年,去哪里找这么一份工作呢?”

沈奇现在的主职是普大数学教授,兼燕大客座数学教授,再兼晨兴数学中心高级数学顾问。

能在数学领域同时拥有三个显赫的身份,是因为沈奇在数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沈奇在物理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的一篇凝聚态物理论文刊登在PRL上,另一篇地震学模型论文刊登在《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