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章 评奖季(2 / 3)

科研资金来自美国政府资助,沈奇也不知道穆勒教授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的具体渠道,就当它是美国公家的钱吧。

美国政府的钱不花白不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沈奇决定参与福特奖的竞争,不光是为了数学,更加是为了世界和平。

于是一个德国老头,一个中国年轻人,花掉了美国政府的两万美金。

这两万美金作为普林斯顿研究团队的评奖资金,以支票形式寄给了美国数学协会,符合美国政府、相关学术机构及普林斯顿大学的规定。

在今年年底,沈奇同时入围陈省身数学奖、福特奖的候选人名单,他进入了一个“评奖季”。

……

中国,首都,中华数学会。

本届陈省身数学奖的评选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

陈省身数学奖设立于1986年,两年一届。

每届有两位年轻数学研究者获此殊荣,国籍必须是中国。

陈省身数学奖由香港企业家捐资,组织方是中华数学会。

这是个大事,中华数学会的会长亲自参与候选人甄别工作。

评审专家组经过公平公正、严谨认真的两轮筛选,将一份名单递到中国数学会会长面前。

名单中有四个名字,现在进入了四选二阶段,其中的两人将获得本届陈省身数学奖。

盯着这份四选二名单,及候选人的详细资料,会长陷入了沉思,犹豫不决。

“黄维峰,复旦数学系正教授,39岁,MIT数学博士学位。”

“何林,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36岁,燕大数学博士学位。”

“于晓磊,浙大数学系副教授,32岁,燕大数学博士学位。”

“沈奇,普林斯顿数学系研究生,21岁,本科就读于燕大数学系。”

“燕大帮真的是厉害,四个候选人中的三个都有燕大背景。”会长本科毕业于武大数学系,在水木大学读完研究生和博士。

“会长,我们评选的标准不看背景,只看水平和贡献。”专家组长说到。

“当然,我相信专家组的专业眼光和学术公正性,这个沈奇有点意思,这么年轻,才21岁。”会长仔细查阅沈奇的资料,看到沈奇的照片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小子!CMO和IMO的双料金牌第一,我记得他,CMO就是我们组织的,奥数国家队也是我们带队的。沈奇啊沈奇,你居然跑到普林斯顿去了。”

专家组长说到:“根据陈省身数学奖的评选规则,候选人只设年龄上限,不设下限,21岁参与评奖确实很年轻,陈省身数学奖办了十几届,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之时也才28岁。但是,沈奇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