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游戏小说>功高权重> 第1067章 再次受命进京

第1067章 再次受命进京(2 / 4)

提前解体外,他还担心如果将包销时间扩大会导致外商的怀疑。导致外商进行过度地猜测和解读,那样的话很可能弄巧成拙。

可以说,包销十二年是郭拙诚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在中央准备调他到琼海行政公署时就开始思考好的,经过了反复论证和权衡,最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期限是最稳妥、风险最小、利润最高、对中国的好处最多的期限,还可以从容应变可能发生的意外。

……

因为有了经济实力雄厚的世界著名银行担保天华集团的包销行动,这些前来琼海岛考察投资环境的化工企业自然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快他们就开始了明里或暗地里的竞争。动作一下迅速起来,都想在这里开设一个稳赚不赔的分厂、分部和子公司。

除了想赚钱之外,这些企业的老总都接受了最高首长在访问美国时的邀请共进晚餐,也得到他们国内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在多方面促进下,他们才争先恐后地要求投资。

剩下的事情郭拙诚没有再管,他将化工基地的投资谈判交给了褚绪基。

当化工基地在如火如荼进行谈判的时候。相关消息也透露给船舶基地和钢铁基地,虽然钢铁基地的设置地点不在琼海岛,但郭拙诚还是将其当着了自己的工作,和雷-州半岛的领导一起进行招商引资。而且他还是主将,雷-州半岛的领导只是配合他。虽然雷-州半岛的领导不断适应郭拙诚等但,但这些领导因为时代的制约还是很难跟得上他们,甚至连发言什么的都是要来一套新八股,什么在这个领导下,在那个鼓舞下,给人一起死板的印象。

天华集团、诚信投资银行不但给化工基地承诺包销和提供担保,也给船舶基地、钢铁基地提供包销和担保。

实际上,这两个基地的包销和担保对天华集团和诚信投资银行来说只有一份责任而有两份收入,因为钢铁基地本身就为船舶基地提供钢材的,只要包销了船舶基地的船舶,就相应地包销了钢铁基地的钢材,即使有多余的钢材也能被迅速消化掉,因为中国国内对钢材的需求可谓是一个无底洞。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对钢材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按照原来的历史,中国从1984年开始就因为国内产量不足而迎来了第一轮钢材进口的高峰年进口量连续超过1000万吨,1985年的进口量更是高达万吨,为同年钢铁产量4679万吨的42。

而这一世因为军工发展的需要,钢材的需求量更大,虽然中国也为此增加了一些钢厂,但还是没有减少钢材的进口数量,进口数量反而比前世有所增加。

目前——1983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