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 / 6)

兰若珩大概是个中极致,他声线低沉而轻柔,说话让人如沐春风,那双眼睛像是浸在溪水里的绿色翡翠,看着你的时候,总觉得是掏心掏肺的纯粹。

和这样的珍珠一比,连那些风靡的电影明星都成了鱼眼睛,更别说学校里的同龄男生了。

那天寒假作业里有一道物理题很难,岑璐想了半晌愁眉紧锁,只好到客厅里去坐着。这时大门打开,兰若珩风尘仆仆地走进来,他还穿着英波吉罗公司的工作服,但不知道为什么,在他身上就是这么优雅合身,比那些明星的礼服还要耀眼。

兰若珩看她一眼:“是有什么困难吗?”

压轴的物理题,兰若珩只看了一眼,就开始给她画受力分析图,解释得条分缕析。但其实,那天岑璐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只是看着那只漂亮的、骨节分明的手握着钢笔写下一个个花体字母,心脏怦怦跳动。

岑璐不太好意思承认,但从那天起,她每个晚上都竖着耳朵听门口的动静。外面一有车停下,她马上就去客厅看电视,等兰若珩开门进来跟她说晚上好,感觉已经快要训练成了条件反射。

可惜兰若珩要在县委招待所和同事一起吃过晚饭才回来,晚上要么独自待在客房里,要么就是和爷爷聊天,她能和他相处的机会实在是不多。

岑璐有点气馁,只好另辟蹊径,每天晚上在院子里绕来绕去地散步。

爷爷的书房正对着院子,这样她至少能听听他们都在聊些什么。

爷爷岑启川是国内环境考古学的开山泰斗,学术造诣十分深厚,但他是严师,对学生一向严苛,岑璐小时候经常看他把学生骂得狗血喷头,或在论文上大笔一挥写下“狗屁不通”。不过也许是因为对外国人的要求本来就要低一些,爷爷对兰若珩的态度相当亲厚。

“岑教授……您连北宋年代的黄河活动都研究得很清楚,十七世纪要比那近得多,为什么您却无能为力呢?”

那个低柔的声音响起的瞬间,岑璐就竖起了耳朵。

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爷爷似乎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若珩,这不是年代的问题。现在只能证明那场大洪水的确存在,可用古水力学复原河川动态是很粗糙的,而且相关的考古发现还远远不够,更别说确认当年黄河决口的位置……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会坚持认为那个位置在小浪底,但学术上是不能这样做假设的……“

兰若珩和爷爷好像还在继续说着什么考古的话题,但岑璐其实都没再听进去。她手里还捧着单词本,“horror”是恐怖,“pistol”是手枪,二十六个字母在她眼前排着队跳来跳去,排成的却全是兰若珩三个字。

一个这么年轻的外国人,爱好怎么会和爷爷那种老学究一样呢?

不过,兰若珩可是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