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科幻小说>走进不科学> 第一百七十九章 这下真啥东西都往DNA里去刻了(6.241K)

第一百七十九章 这下真啥东西都往DNA里去刻了(6.241K)(2 / 7)

抱着这股有些微妙的心情,徐云将纸片收好,继续点开了第六个光球。

啵~

见到光球演化物的瞬间,他的眉头立时微微一挑:

第六个光球化成的依旧是一张小纸片,但这张的纸片他有些熟悉:

当初刻有第五代吡虫啉配方的纸片,就是这种材质与规格。

果不其然。

当纸片落入手上后。

徐云将其摊平于掌心,只见其上赫然写着一行字:

【DNA存储技术: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科技,但同样需要花费亿点点精力研究,准备好了吗少年?】

【评价:不要什么都往DNA里去刻啊魂淡,枫花恋的退隐前绝版视频除外。】

“好家伙,DNA存储技术?”

作为一名生物汪,徐云这辈子对于生物的尖端科技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目前的生物学尖端领域中。

DNA存储技术一直都是个传播度不高、但公认很有前景的项目。

这种技术的理论基础很简单:

首先。

目前的电脑数据,都是用0和1来保存的,也就是二进制。

而生物老师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DNA的每一位都只有四种可能:

AGCT。

如果把碱基进行赋值,比如A+T=0,G+C=1,那么就能把化学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

因此一个DNA,就能看成一个二进制的数据存储材料。

至于为什么要用DNA作为数据存储材料呢?

原因同样很简单。

现在地球每一天所产生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5000年人类文明进化史的信息总和(Source:InternationalDataCorporation)。

这也是大数据时代这个词的由来。

按目前趋势估计。

仅明年一年之内,就将产生48ZB(1ZB=10^12GB)的数据量。

等到2040年。

全球最少需要一百万吨的硅基芯片,才能存储当年产生的数据。

所以,有人就瞄上了DNA。

从技术上来说。

除了二进制效果外,DNA能够从头开始进行人工合成,通过固相合成仪即可实现。

另外,DNA还能通过PCR技术在实验室中进行大量扩增。

这就保证了能够方便合成大量具有想要序列的DNA。

至于DNA用于信息存储的优势嘛

自然是存储密度大、能耗低、存储周期长等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