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抗战之钢铁风暴> 563章 船厂

563章 船厂(2 / 4)

的机械人员,因此历史上的的滇缅公路,往往会出现雨中大群的车如龟速的前进,几辆汽车陷在泥泞地,一旦出现塞车的情况,前面的几辆车走不动。后面就排起了长龙。经常在一个位置一堵就是一天,甚至更久。

这些驾驶员不得不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自带干粮和水,以便在路上堵车的时候充饥解渴。而从港口到昆明加起来不过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在路上往往要开一两个月,路上大量的抛锚,或者因为打滑侧翻的卡车。拥堵在路上,更是拖沓了整条路的通畅。使得这条花费了二十余万人血汗修筑的道路并未彻底发挥其意义。而此时,凭着西北多年的修路,与维护的经验。用铺装水泥代替了历史上的土路,至少到现在,这条路暂时还未出现大量的拥堵。

虽然包括杨虎城在内,对于姜立在武汉中央尚且态度不甚坚定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花费巨大的代价,将好不容易取得的贷款用在修筑滇缅铁路上。不少人都甚至有些不理解。不过这个时候姜立这些年来累积的威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哪怕有一定的置疑,但这些人心里也不是十分自信,毕竟西北的现状已经说明了一切。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姜立一贯强调的。事实证明,连通四川的公路,还有逐渐向川南延伸的铁路,哪怕没有对四川大部形成军事占领,但实质上,西北的影响力却随着这些道路的延伸不断向川中扩散。因为川南铁矿,以及其他各处铜,磷,铝等矿的开发,还有一些轻重工厂的设置,捆绑的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使得西北在四川的征兵变得更加顺利。也是因为四川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在滇缅修路的大军里面,不是历史上充斥着老弱,至少还有西北组织的一批修路生力军。

事实上,西北来自对姜立的争议,并不是花费大量心血去修建滇缅铁路,还有姜立调用西北大量的资源给专门成立的后勤,难民专项组。使得军备的扩张并不如某些人想象中的那样快。当然,这些争议并非是来自姜立以前的嫡系。也并非是别有用心,只是乱世有乱世的通病,这些在乱世挣扎起来的雄杰们,并没有多重视下面普通百姓的死伤。

这点与美国那边的情形有些类似。美国久未经大战,若不是被逼向战场,往往死上一些人,就有些无法接受。只是民国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长久的动乱与灾荒使得民国自晚清以来,百姓死伤动则几十上百万,受灾民众上千万。对于这些从苦难中挣扎起来的人来说,灾民与死伤已经司空见惯。心脏的承受能力比起美国那边要强了太多。因此对于这部分的争议,姜立也不会太在意。毕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但姜立不在意,并不会认同这些人的想法与做法。至少现在他还有能力去改变眼下的这种状态,当然,这与他推动日军南下的战略也是相符的。

自从红色势力主政之后,推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